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3  4  
PDF 版
光阴荏苒
大清相国
《跟法国女人学优雅》
图片说明
刘之凤与明山庙
格调女性
在时间与磨砺中升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在时间与磨砺中升腾
评张洪波《沙子的声音》 朱 晶
中原网  日期: 2007-05-24  来源: 郑州日报  
  《沙子的声音》(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年10月版)是张洪波诗作的精选。自1978年开始写作,从“饱蘸激情绘草原”、歌唱“石油精神”到“追寻生命之根”,洪波被称为“独旅”的行吟诗人,实现了“地质年代与人类精神的双重穿越。”这个选本,展示了选编者张洪波“突破某种局限的方式”,直入其诗作的核心,集中遴剔出最有特色、逼近“边缘”的部分,凸显洪波诗歌的特质及其美学探求的路径。

  生命与世俗:诗与人格

  洪波关注生命,并不回避世俗的欲望与欢乐,因为生命首先是生存。

  《五月麻雀》写麻雀闹春。这北方大地常见的小鸟,“歌唱着 跳跃着 飞翔着”,“争闹着 惊奇着 欣喜着”,“五月麻雀在一棵树上站稳/这棵树一下子就长出了漂亮的羽毛/五月麻雀落进一片田地/田地里立刻就布满了自由的诗句”。春天唤醒了鸟儿,鸟儿装点着春天,而春天对于人间的“小人物”来说,就是“唧唧喳喳地把心里的东西宣泄了!无论有多少烦恼和不安也就都不算什么了/然后去恋爱去养育儿女/去把今年的日子过完……”这与《边地春意》的咏叹是一个意思:“林蛙唱了三夜爱情谣曲/图们江已做了磨盘山的妻/怀孕的鱼儿逆水而行/春天是上游的一捧鱼卵。”

  对春意的世俗描述,道出了生命与春天与生存的密切关联。生命首先是个体的生存,感性的个人是人类世界的基底。但人之所以成为人,还在于自我意识和人格的形成。

  倾情一己之诗已见不少,倡扬个性似乎也不算什么新的人生发现,然而诗人将生活的“单一”细微到“一把暗锁”、“一根白发”,还应说是独出心裁,并从午夜“自己醒来”的情境里生发出清亮的诗意:“其实,一个独身的人/就是最具体的了,尤其是在午夜/自己醒来,再也睡不下去的时候/……自己醒来,为什么就不能自己歌唱呢/为什么就不能歌唱自己呢。”世俗化生存只有与充实的内心生活相结合,才会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而这种生命本质的切实展开,正是人生诗意永恒的原动力。

  生命与自由:诗与伤痕

  以生命意识体验大自然,是洪波诗歌重要的动情域。《沙子的声音》所择选的风物,带有浓郁的关东边地色彩,同时又无不感应着人类性的喜乐或伤悲。

  《闪电飞翔》是速度与力量的赞歌。“闪电看上去是一种撕裂的疼痛/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它退隐时那飞翔的美丽”。闪电划破天空的光亮虽然短暂,但它给人的刺激却是强烈而莫测的——“闪电就那么咔嚓地一下/跃升为光、时间和力量/它不是往下坠落/而是去击中远方!”《蒲公英》、《清早的山楂》那种轻松与欢快,诗集中并不多见:蒲公英,“在秋天/白茸茸的花絮里/裹着一个个成熟的小世界/四处奔波”,洋溢着一种自由、兴旺的气象;山楂,平添了一股人间气息,“露水一滴滴流下红艳的脸”,“头碰头地耳语着”,俨然“一群机灵的小妖”。

  更能表现生命力释放的,应属几首中篇抒情诗。例如《大雪的冬天》和《边地春意》。

  张洪波不是肤浅的乐天派。与他素常平和、开朗的性情不同,他的诗多含忧伤,不乏锋芒,尤其敏感于生命生态所遭受的戕害。4月的槐花“为什么要悄悄地开放?”“举长杆的人静候着呢”(《槐花》)同样,一进入“打枣儿”的季节,“枣儿们便哗哗地掉下来/满地打着滚儿/疼红了脸”(《打枣儿》)。而那“把蓝天白云容纳”的玻璃大厦构成一个“高大的骗局”;一群“带着向往蓝天白云的心情飞来的”“天真的鸟儿”,“集体撞在玻璃大厦上”——“鲜红的血/溅在坚硬的蓝天白云里。”看似偶然的事故,其实却是现代文明酿成的悲剧,是自由的一次殒落。

  当然,最具心灵震撼力的还是关于“公牛”的两首诗。

  即便如此,人们“还不敢相信它已被驯服”,因为“它的泪水在眼睛里/并未轻易流出”(《雄牛》);“从普洛纳政府广场开始/从炮声和风笛手的表演中开始”,西班牙的公牛耗尽了“最后的自由”、“最后奔逐”——“只有这一条路/通向斗牛场的路/命运 似乎没有其他选择/一路下去 直至最后的利剑和鲜血”,为之伴唱的是“我好可怜 我好可怜”(《最后的公牛》)。公牛生命威武,堪为力的化身,然而它们却被暴力与邪恶所阉割所扼杀,置身境地的难以逃脱决定了公牛痛楚和绝望的惨重。呼号却抑制泪水,血拼伴以诙谐音乐,这种抗议的收敛,更是加深了阉割和死亡仪式的苦难与悲剧性。

  生命与历史:诗与时间

  张洪波忧患意识强烈,但他的诗悲而不颓,怒而不怨,渗透着丰厚的生命哲理。诗人于自然和人生的细微处抚慰生命的伤痕,同时又能拉开历史的时空,在凝固的空间断面、流动的时间长河中昭彰生命的价值。“是哪一位先人/把血把泪坠在此处/……行舟已远/流血的搏斗/已凝成一件文物”(《沉剑》),这“最深水处最沉重的剑”之周围,必定缠绕着不少血泪的故事,一把真实的“沉剑”,折射出虚幻的泪光:“在没有爱情和阳光的日子里/连坚硬的石头都会流出泪水/……如果说 最坚硬的是石头/石头却流着伤感的泪水/如果说最柔弱的是泪水/泪水却聚为刚毅的石头”(《哭泣的钟乳石》),石头流泪,泪水化石,的确“是一个极其苦难的情节”,的确铸就了“灵魂不停哭诉的历史”;“所有的追逐和嬉戏/都被瞬间的地质变化改变了情绪/那些短头鲅云南鲅四川鲅/……哪一尾鱼的挣扎不使你心情沉重”(《观周口店鱼化石群》),被沙岩“挤压”而僵硬的鱼儿究竟是什么样的表情?同样是一片“不肯干涸”的泪痕。三首诗,全以“泪”为意象焦点,虚实相生,时空跳跃,冷寂的物质意幻化出人间的真情,不能不钦佩诗人奇妙的想像力。《岩画上的女人》异曲同工,写得更为鲜活可感,光彩照人:

  岩画上

  彭胀着乳房的女人们

  长出了鹰的翅膀

  她们在平静的天空中穿行

  享受着梦境般的阳光

  不但有色彩,有质感,有动作,而且还播撒天籁之音,飘放圣洁气息,“用羽毛拨动琴弦/把盈满热泪的音符/撒向四方/衣裙飘舞成朵朵云彩/乳汁滴入大地/草 树木 野兽/还有更小的又一茬女人/被哺育成长”,一扫古老岩洞的阴霾暮气,喷射着现代人性的自由光辉,可谓洪波的悲怆交响诗中跃出的一段最美丽的、最悠扬的、最明亮的曲调。

  牛汉,中国诗坛上饱经磨难的老诗人,他那强悍不屈的歌唱与呼吼,引领了几代诗人。人们都知道牛汉对张洪波的深刻影响,令人高兴的是,牛汉所主张的“在平凡素净的形象中透出人生隐秘的真情,让诗显出人的由血液形成的原色”,在洪波诗歌中得到了出色的发挥。摆脱“时代流行色”之后,张洪波步入了个性与诗艺更高的阶段。他倾情关注“生命状态”,但没有蹈向玄虚或晦涩,而是兼收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长,透过苦难和悲剧之意象,探寻生命的自由和奇美的至境。《沙子的声音》表明,走进时下中国诗坛重要诗人的行列,张洪波应当毫无愧色。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