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赏金猎人》7月上映
以“新”制胜,
张一山“为爱出征”
《明星大侦探》开辟综艺新道路
55方篆刻《心经》展风采
民族歌剧《蔡文姬》走进济源
“东北F4”模仿秀,你报名了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主席到访河南
让河南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河南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
让中华文化实用化让中原文化世界化
孙宜学

本报记者 左丽慧

要向世界讲述中国,首先要架起沟通的桥梁。用文化编织、用心浇铸的桥梁,无疑是其中最无国界、最易被人接受的渠道。记者昨日从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获悉,该院编写的《中华文化国际系列丛书》近日出版,这套丛书以何种方式讲述中国文化?又是如何认识河南文化?本报记者对该丛书的主编、河南籍文化学者孙宜学进行了采访。

让传统文化现代化

“为了保证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质量和效率,对传播的内容就要有所取舍。这套书就是基于这一原则,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认真分析、明确了向世界传播的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充分发掘中国传统和当代文化的世界价值,即以‘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为前提,避免文化的‘古董化’‘博物馆化’‘异国情调化’及‘原生态化’。”孙宜学告诉记者,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途径与方法应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丛书有针对性地研究了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中华文化传播的方法和手段,用外国人听得进、看得懂、感兴趣的形式传播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做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

孙宜学认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不但要传播知识,更要传播对待中华文化的态度,而这种态度的形成,与日常生活中对中华文化的浸濡与认同有关。孙宜学说,丛书撷取中华优秀文化中一些最基本、最核心的文化观念,如仁、义、和、情、理,以及最基本的文化现象和一些最具有文化意义的人物或事件,如孔子、屈原、汉武帝、司马迁、李白等,从相对宏观的视角设题,以趣味性引起读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让中华文化实用化

作为了解中华文化的读本,丛书还按国别选择了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各国在传播本国文化过程中的经典案例,通过这些案例,读者也能理解该国文化在走向世界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冲突及与世界融合的复杂过程,是一把把打开世界各国文化大门的钥匙。

“过于学术化的语言和力求面面俱到的体例,往往让读者知难而退,直接影响了了解中华文化的质量。”孙宜学认为,目前迫切需要一套既能包孕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能真实反映当代中华文化特色,简便易学、口径适度的书籍。“我们做这套丛书,也是力图突破‘高大全’模式,以科学性、实用性为标准,力求让读者高效掌握中华文化精髓及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具体运用于将来的工作和生活。”

让中原文化世界化

“中原位于中国中心地带,在中国的位置不仅是天然的地理中心,还是历史文化的脉络中心。”孙宜学认为,中原文化内省、厚重、博大、深邃,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始终在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开拓进取,构成了中华文明气势磅礴的精神特质。

孙宜学提出,要让今天的中原文化恢复生机与活力,不但需要历史文化的丰富营养,更需要吸纳中国现代文化乃至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从而实现中原文化的自我更新。另外,当代中原人的文化更新必须与中国现实的现代化进程相适应,从市场经济中重新激活和重组,从当代世界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催生和扶植那些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萌芽、成长、壮大起来的现代意识,创造出适应现代人心理需要的新文化。

在孙宜学看来,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应基于中原文明在中华文化历史上的地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恢复文化中心地位,挖掘历史积淀中的当代价值和世界价值,打造系列具有世界知名度的“郑州文化品牌”,如“少林文化”“历史郑州、创新郑州”等,“河南的当代形象还承载着很多负面因素,如保守,落后,河南的文化机构要集中资源和精力,积极走出去,以无比开放的心态和状态,把河南融入中国和世界中去,并营造能引进人并留得住人的文化环境,使河南成为人才汇聚地、创新集聚地、思想诞生地、开放桥头堡、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