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弦歌不断声声远
校讯传真
付出心血多一点儿 孩子梦想近一点儿
教育聚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付出心血多一点儿 孩子梦想近一点儿
走近“终身名师” 栏目记者 苏立萌

教师名片:

黄爱华,省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郑州市第二、第三、第四届名师,郑州市第二届杰出教师,郑州市第二届终身名师,郑州市“五个一”活动先进个人,郑州市“师德标兵”,郑州市优秀班主任,省级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参与多项课题的研究,撰写的多篇论文分别获省、市级奖项,在省、市级优质课比赛中多次获奖。

每天几个小时的授课、通宵达旦的写教案、潜心研学教学经验……做到这些,算不算一名负责的好教师?在黄爱华的定义里,一名教师的责任,不仅是这些。“教师应该做到对每个孩子的人生负责。每个学生的人生都不能重演,陪伴学生,老师一定要用心血、用感情去教育、引导孩子,让他们距离美好未来更近一点儿。”在20年的教学过程中,黄爱华用自己的教育方式诠释着教师的责任。

始于梦想 成于实践

“小时候,自己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教师,后来也一直朝着这个梦想前行。”黄爱华热情大方,一袭淡雅长裙,气质出众。“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我选择的都是师范类学校。”始于梦想,成于践行。1996年,从师范院校毕业的黄爱华如愿以偿,成为了郑州八中的一名生物老师。

“刚进入学校还是充满自信的。不过,在听完老教师的课之后,完全被击垮了。”黄爱华告诉记者,“老教师讲课过程轻松有趣,思路清晰,而自己一堂课下来累得全身都要散架了,相比之下,自己怎么能对学生的成绩负责?”随后,黄爱华行动起来,积累经验,充实自我。“优秀老教师的每堂课我都不错过,而且会认真记录、反思。在老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在教学方面突飞猛进。”慢慢地,黄爱华开始尝试写教学论文,将自己的教学反思、想法记录下来,并越来越注重创新教学。此后,荣誉接踵而至,成为“终身名师”。

责任在肩 潜心育人

教书育人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好谈何容易?1997年,黄爱华开始担任班主任职务,没有管理经验的她只能亦步亦趋地复制那些老套生硬的班级管理办法。“但自己一直在试图改变管理模式。想让自己与学生交流时更有方法,想用更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觉得幸福。”

经过反复推敲,她制定了自己的班级管理办法。“给班里的每个学生分配一个班内职务,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负责的事情。”黄爱华的这个管理模式,成效显著。“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学生更有责任感、使命感,他们发觉自己是集体中非常重要的一分子,增强了集体幸福感。”

黄爱华所带领的班级经常荣获优秀班集体,这不仅得益于她的班级管理模式,还有另外一个小秘籍——班会。“每一期班会我都会精心设计一个主题,并设置多项有趣的活动,用丰满有趣的班会内容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从执教至今,黄爱华一直谨记教师责任,将更多的心血、感情投入到这个她挚爱的工作中。打开她的电脑,学生的日常以文字、照片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记录着学生快乐成长。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黄爱华会经常观察每一个孩子,从中发现他们的优点、变化。“学生是多元化的,老师要善于发现,让学生的特点得以发挥、能力得以展现。之前我们班里有个学生成绩不好,但我发现他篮球打得不错,就把篮球比赛的组织、布阵等任务交给他,让大家看到他的闪光点,他也变得更加优秀。”

学生考入向往已久的大学,会和她分享喜悦;学生毕业后,还会打电话和她说说心里话;已经就业的学生,也会时常发来问候……对于学生的喜爱和信任,黄爱华表示,“看着学生变得更优秀,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