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随笔
节气联拾趣
添春色·红军长征
虽有小忿 不废懿亲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
做人不可 “忘八端”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随笔

退思园:退守的江湖

张向前

公元1884年,任职安徽凤(阳)颖(州)六(安)泗(州)兵备道的任兰生,意外遭遇了官场“滑铁卢”。内阁学士周德润弹劾他盘踞利津、营私肥己。翌年正月,任兰生解任候处分,部议革职位,落职回乡。让人不解的是,经过查证,弹劾事项根本不属实,任兰生却被革除职位。朝廷如何会做这样的裁定,任兰生当时做何感想?

“指南云以寄款,望归风而效诚。”任兰生对晋人陆机的《思亲赋》了然于胸,自号“南云”的他无疑具有浓厚的思亲怀乡情结。不用说,被革职的他必然是选择回家乡。波光潋滟的同里向他敞开了水一般柔软的怀抱。本地画家袁龙给他呈上了一幅画,他很满意,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把这幅画变成了一座园子。如何取园名,任兰生颇费了一番工夫。他想起了曾经读过的《左传》,想起了战败又复出立功、继而宣布退出政坛的荀林父,想起了那句“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的名言,“退思园”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

园子并不大,不足十亩。一改其他园林纵向的架构,采用的是横向布局,折射出任兰生与众不同的心思。西部的宅院倒是按部就班地罗列着,无非厅堂、宅院、楼宇。往东徐行,有一月洞门,门洞上有两块砖刻,书有“得闲小筑”和“云烟锁钥”。字迹不算醒目,却开始有点淡淡的文化韵味了。过月洞门,眼前豁然开朗,别有一番天地。近处,一个亭子临水而立,称作“水香榭”,是观赏池内游鱼和荷花绝佳之处。进门左转弯有一小楼,称“览胜阁”。抬头仰望,有两女子临窗而立,凝眸半掩,似在俯瞰全园,眉眼生辉。向东,入四面厅,即到全园中心,称“退思草堂”。草堂朴素淡雅,坐北朝南,隔池与菰雨生凉轩、天桥、辛台和闹红一舸相望。墙上的漏花木窗刻有“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的诗句,蛮有画意诗情。与草堂相连的是环水池而筑的“九曲回廊”,廊道蜿蜒曲折,倒像是园主人任兰生的“九曲腹肠”。

草堂前有一观景平台,依水而建,视野宽阔。或许,当年任兰生也时常站在这方平台上,观望或静思。观望园子,观望形势,观望朝廷……眼前的水塘倒是给了他回忆的支点——水在他的生命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他想起了水患频仍的寿州,想起了溃堤决坝的安丰塘(也叫芍陂),想起了经常遭受水灾的寿州民众。

“寿春五月半月雨,西北水来势何怒……只见城颓水入城,城中万家同一惊。”连天阴雨,白水围城,风急浪高。城外墙倾屋摧,茫茫一片,万家呼号……时在任上的任兰生眼见百姓的疾苦心急如焚。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的安丰塘,是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如今萎废却给民众带来灾难。水利是它,水患亦是它。只有修浚了安丰塘,水患才有可能得到治理。他亲自组织、带领民众大兴水利,修堤筑堰,开沟通渠。“光绪三年,候补道任兰生拨款修浚塘堤、桥、闸、沟、坝、水门及孙公祠,用制钱三千一百五十六千四百五十四文”。这是寿州人、与翁同龢同任光绪帝师的孙家鼐记载的。孙家鼐在记述里感叹道:“夫鼐往年告养家居,每晤公谈及芍陂(安丰塘)废弛,慨然有志兴复,既来京二年,乡人以芍陂告成索记于余,余感公之勇于为义而大有造于吾民也,不敢以故陋辞,是为记。”可见,这位光绪帝师对他倾力修建待废的安丰塘工程是激赏的。

黄河决堤泛滥当然不是一件好事,却给了任兰生一个复出的机会。也许是山东巡抚张曜和曾国藩的保举,也许是当地士绅民众的联名上书。复职命令来的时候,他仍然在退思草堂前的平台上踱步。“安静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喽!”闲居两年多时光的任兰生,简单地收拾好行囊,深情地回望了一眼这座青翠的园子,匆匆忙忙奔赴安徽抗洪第一线。

可惜,天不假年。在一次巡视江岸大堤时,他被惊马掀翻落地,摔伤尾闾,不幸感染毒疮,逝时年仅五十岁。在病榻之上,他仍然牵挂灾情,以手画灾状,无一语言及家事。如此观照,他确实是一个“进思尽忠”的官员。

我站在天桥上,所有景致尽收眼底。在各个建筑和水的映衬下,整个园子仿如一个“心”字,水香榭、闹红一柯、菰雨生凉轩、眠云亭构成了“心”的卧钩,览胜阁、退思草堂、琴室就是“心”字的三点。尽管这个园子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可是,没有了园主人任兰生踱步徘徊的退思园,这个“心”字怎么也不够鲜活。

这座园子终究没有成为任兰生“退守的江湖”,他复又致仕,走向了更加广阔而有作为的社会舞台。这座园子也一样,在它的园主人去世113年后,成功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