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ZHENGZHOU DAILY
本报《精品文摘》创办十年 今日启动读者调查
登封观星台 内乡“打春牛” 助力“二十四节气”入世遗
公益讲座寻访心学遗韵
公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登封观星台 内乡“打春牛” 助力“二十四节气”入世遗
观星台
立春

本报记者 秦 华 左丽慧 文 李 焱 图

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记者了解到,在申报过程中,我省有两处纳入到“二十四节气”申报支撑点:登封观星台和内乡“打春牛”。此次申报成功,填补了我省非遗没有世界级代表性非遗项目的空白。那么,“二十四节气”有着怎样的内涵?此次申报成功在当下有何现实意义?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据了解,“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据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省非遗专家委员会委员乔台山介绍,“二十四节气”源于商末周初,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正式颁布于西汉初期,它是以咱们中原地区的气候、物候、地候为主制定的,再往南或往北,都会有时间上的错位,它包含了人们对四季变化转换规律的总结,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

在谈到“二十四节气”的内涵时,乔台山表示,它不但关乎我们的农业生产,还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已经上升到文化、信仰理念的层面,“河南民间积累了大量的气象谚语、农事谚语、生活谚语,用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比如‘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等。虽然大家可能说不出具体都有哪些节气,但节气的理念深入人心,比如什么节气穿什么衣,什么季节做什么事等,都是大有讲究。”

申报成功 河南贡献突出

据乔台山介绍,此次申遗成功,河南有两个地方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二十四节气”申报成功提供了有力支撑——分别是登封的观星台和内乡的“打春牛”。

观星台位于登封,是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天文台之一。它由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建,郭守敬通过实地测验,掌握了日月星辰和地球的运转规律,测定出夏至和冬至、春分和秋分的精确时刻,实行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

作为“天地之中”的登封,此次也承担了“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申报文本撰写工作,并两次配合中央电视台到登封拍摄了申报专题片,拍摄了观星台、小学生背二十四节气歌、出红薯、村民家厨房灶王爷画像、千人饺子宴等画面,以展现“二十四节气”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我们常说“阳气送冬走,春打六九头”,立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一个节气,这一天标志着一年农耕开始,“打春牛”便是内乡县每年立春时举行的一项劝民农桑的政务活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已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直到现在,内乡县每年立春时还要举行大规模的“打春牛”活动。此次为配合“二十四节气”申遗,内乡县编纂出版了专著《内乡县衙与打春牛》、开设了专题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春牛展》、组织排演了大型实景表演《打春牛》等,将这一沉淀了两千余年的节日传统文化进行了丰富生动地呈现。

带大家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

“二十四节气” 历时久远,那么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它的存在有何现实意义?此次申遗成功,又会对大家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著名学者余世存近日推出《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在他看来,节气在今天的生活中仍起作用,它不仅只是遗产,它也是“旧邦新命”的生活和文明模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人不仅日用而不知,很多人也淡忘了节气之于文明的本体意义。节气不只与民众的生活有关,也跟全球的时间演变有关、跟文明有关、跟所有人的时空感相关。”

乔台山认为,“二十四节气”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虽然现在是公历纪时,但变化缓慢的“二十四节气”是相对稳定的,仍然指导着人们的农业生产,“另外,此次申遗成功有个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是,它提醒我们要顺其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乔台山说,我们当下已经尝到了破坏自然的苦果,此次申遗成功,可以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审视我们老祖宗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