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登封打造“二十四节气”核心传习基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登封打造“二十四节气”核心传习基地

助力郑州区域文化中心建设 擦亮物质、文化双世遗城市品牌

中国农博馆二十四节气保护和传承座谈会为登封点赞建言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韩心泽

12月 21日是冬至日,上午在世界文化遗产元代观星台所在地登封市告成镇,群众自发组织了“扁食宴”、测日影等民俗展示主题活动;下午,作为对登封打造“二十四节气”核心传习基地深厚基础的肯定,中国农业博物馆原定在北京举行的二十四节气保护和传承座谈会移师登封。座谈会由中国农业博物馆主办,登封市委、市政府承办,中国农业博物馆副馆长苑荣,文化部非遗司保护处副处长孙占伟,中国年鉴出版社社长郝文勉,两岸四地大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秘书长、香港文化投资基金总裁李漯民及北京大学教授张帆等知名专家参加座谈会。座谈会上,专家学者纷纷点赞登封节气文化群众基础深厚,并积极为登封保护传承 “二十四节气”建言献策,这些建议意见指导性、操作性很强,振奋人心。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登封人民的荣耀

中国农业博物馆副馆长 苑荣

把登封打造成有现实意义的文化圣地

北京大学教授 张帆

登封市地处中原,有天地之中之称,是农业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也是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对二十四节气的发展和传承起到重大作用。登封没有坐享天地之中的成果,而是积极开展传承和发展工作,特别是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登封市社会各界对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登封一年一度的节气文化活动,开展得非常不错,有牢固的群众基础。由于登封天地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的卓越贡献,由中国农业博物馆牵头,二十四节气在申遗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申遗的成功是中国农业博物馆的荣耀,也是登封市所有人民的荣耀,也是参与申遗工作的社区和团体的荣耀。

中国农业博物馆的学术传承将重点放在登封,期待全国各个传习基地文化场馆联动做好二十四节气传承保护工作。

中国农博馆座谈会在登封召开有深意

二十四节气是周易的时空观,农耕民族通过连续记录,看天象以后记录天象与地象和洪水的关系,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二十四节气,这一切都在以登封为中心的河南展开,以登封为中心的河南人用简朴的方法确立了二十四节气。

登封应该是东方文明的圣地,也是中华文明的圣地。每次来登封都有一种朝圣的感觉,我们要把登封打造成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圣地,因为这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建议制定一个登封宣言,借助二十四节气,重新阐述东方文明的意义,大张旗鼓地宣传。文化历史名胜多,圣地少,富有现实意义的圣地更少。我相信赞同这个观点的学者一定很多。登封要打造一个二十四节气文化园区,这个园区以正宗的中国菜、正宗的中国药、正宗的汉字、医学、国学,宣传我们充满生命智慧的文化,为心态浮躁的人们涵养智慧、修行中和心态。

传承二十四节气是个再认识的过程

文化部非遗保护处副处长 孙占伟

登封在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上大有可为

中国农业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 周晓庆

中原附近是中华文明的主要传承地,很早在中原地区就有通过观星和测量太阳照射下的投影来确定时间的知识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二十四节气。同时我们要知道农业生产什么时候适合播种,在耕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气候现象对我们的收成有什么影响,这样就能让我们合理安排物资储备和生产、生活活动,于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民俗,从生产到生活,二十四节气成为与中华民族密不可分的社会知识体系,变成能指导我们生产生活的一个社会知识。二十四节气入选人类代表作之后,应该考虑怎么去认识二十四节气,我们的认识是不是很充分,几千年来有没有变化,原来的知识体系还能不能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我们在欢呼二十四节气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同时,要深入做好二十四节气的调查、研究、保护、传承、传播等一系列工作。

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测定“二十四节气”的登封周公测景台、元代观星台,相比参与申遗的半山立夏节、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石阡说春、三门祭冬、内乡打春牛等子项,具有重要地位。周公曾在阳城用土圭之法,测土深日景以求地中,确立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天文学家郭守敬在观星台编制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校准了二十四节气。两处古迹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形成“二十四节气”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实证,河南省的二十四节气申报文本撰写也主要由登封市文化学者常松木执笔。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第一个节气,登封积极支持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要打造的五个中心(国际物流和商贸中心、中西部地区金融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区域文化中心和医疗中心)中区域文化中心建设,挖掘、恢复当地丰富的传统民俗,盛邀文化部、农业部、中国农业博物馆、河南省文化厅、郑州市文广新局及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会聚登封,为二十四节气保护和传承建言献策,意在确立登封“二十四节气”策源地地位,争取中国“二十四节气”博物馆落户登封,并争取把中国农业博物馆组织的二十四节气保护和传承座谈会固化在登封定期举行,打造登封继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嵩山论坛之后的又一文化节会品牌,夯实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的文化根基。

登封市委书记郑福林在座谈会上介绍,作为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登封十分重视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为了弘扬少林武术,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少林武术节,已经连续举办十一届;登封天地之中申遗成功后,每年举办一届嵩山论坛年会,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郑福林说,二十四节气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后,登封的初步打算,是以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力度,规划建设二十四节气非遗博物馆和教育基金,组织编纂二十四节气书籍,拍摄电影、戏曲、歌曲;通过互联网征集二十四节气永久性的保护与传承活动方式,共同保护好二十四节气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

体验登封冬至节庆活动,我是第二次,这次比上次规模更加大,说明登封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今天在登封开座谈会特别有意义。我们承诺了五年的保护措施,这五年怎么过、怎么走?这是农业博物馆要带领我们一起研究思考的问题。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有几个基本原则:政府指导;统一管理、统一协调;不同层次、不同措施的分类保护等。作为代表性地区,登封要建立学术研究体系,传承人体系,传习所体系,文化培训体系,传承活动体系(原生态民俗保护,文化展示)等,动员全社会力量把二十四节气传承下去,为农博馆落实规划加油。

立足登封拍摄二十四节气纪录片

河南省民俗学会副会长 孟宪明

建议在登封建中国历法博物馆

中国年鉴出版社社长 郝文勉

这次二十四节气保护和传承座谈会只能在登封开。据说,在登封夏朝的遗迹就有二百多处,我曾想要带我的学生和同事一处一处地看,一一调查和录像。

建议在登封找个村庄,固定一块农田,架一台摄像机,从宏观到微观进行拍摄,记录下一年365天的物候变化,这样的纪录片拿出来,定能震惊全世界。我们要做二十四节气和与农耕文化相关的纪录片,其次要做二十四节气纪录片的人物篇、故事篇,做成24篇,每一篇15~20分钟,要包含故事,能引起人的兴趣,通俗易懂,进入人的内心。登封有丰富的资源,我们要在登封做好影视创作。

我给登封市委、市政府提几点建议:一是抓紧编写世界非遗二十四节气的线装书。二是编写一部宏大的宣传嵩山、宣传河南、宣传中国的《嵩山全集》。三是拍摄二十四集二十四节气电影。四是在登封建设一个中国历法博物管。二十四节气是对历法的一个基因解码,在登封告成镇建历法博物馆,是对全世界的一个贡献。这个博物馆的功能不光是研究二十四节气,还要研究中国历法、世界历法,集收藏和展示、体验、科普等为一体,对青少年展示以下内容:1.历法(中国历法、民族历法、世界历法);2.历法的计时工具;3.天体气象模拟;4.农耕文明。

四大因素支持二十四节气策源于登封

登封市志办主任 吕宏军

愿意在登封投资非遗小镇

两岸四地大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秘书长、香港文化投资基金会总裁 李漯民

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有四个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因素,造就诞生了二十四节气。

第一个就是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一个特征,也是二十四节气形成的一个基石。第二个是辐射性强。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天地之中,是当时中国的中心地带,在中心地区制定的历法四面八方都可以使用。第三个是中原地区农业发达。中原地区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和核心地区,中国制定历法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农业生产,由此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二十四节气就在中原诞生了。第四个是中原地区人口密集。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人口非常多,在中原地区制订的历法能适用于更多的人群。

去年我在河南拜访了一个天文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告诉我,登封有个庙(告成周公祠),有个元代的伟大人物(郭守敬),把二十四节气建立起来。二十四节气是指导中国北方农耕文明生活方式、农耕方式的,其历史意义、现实意义还有待各位专家深入考察。因为我的家乡是河南,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什么,我觉得登封历史文化丰厚,非遗丰富,支持在登封建二十四节气博物馆,我们愿意在登封投资非遗小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