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社区里的“五老”志愿服务队
我市建筑工地将全面开展 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
未来路BRT道 封闭翻修50天
“生命手拉手 成长心连心” 主题活动走进登封送表
省旅游人才 交流会下月举行
新郑高效推进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
我省发布今年首批 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
我市将建律师执业“黑记录”披露制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社区里的“五老”志愿服务队
社区里的“康桥学堂”

本报记者 刘伟平 文/图

在郑州有这样一个社区志愿服务群体,他们由老职工、老农民、老工人、老干部、老教师组成,简称“五老”。凭借着“文化兴家园”的理念,这支平均年龄65岁的队伍,利用各自所长,在不同领域发挥着余热。

近日,记者走进二七区大学路街道的康桥华城社区,探访“五老”文化兴家园的故事。

邻里互帮互助

不是亲人胜亲人

4月11日中午,12岁的王智召像往常一样放学回家。不过他敲响的,却是邻居家的大门。60岁的乔鲜听到敲门声,笑盈盈地把王智召迎进门之后便转身进厨房,把老伴刚做好的饭菜端上桌,王智召搀扶着乔鲜坐下一起用餐。这温馨的日常,像极了一家人的生活。

面对记者的疑问,王智召笑着说,自己是来蹭饭的。家住对门,父母偶尔不在家,就到邻居家吃饭。

王智召父亲王杰说,他们是2008年搬到康桥华城社区的,和对门邻居家时间差不多。从那时起,两家就相处得很友好。“他经常买些时令的蔬菜水果送来,平时买东西也是见面分一半,可好了。”提起这个邻居,乔鲜也是满口夸赞。

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这种现象在康桥华城社区,早已屡见不鲜。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理念,早已扎根这社区每户居民的心底。

热衷志愿服务 “五老”发挥余热

在市档案馆,有一份档案和马金凤等名人档案一起,被名人档案库永久收藏。它的主人却是一位普通的市民——一名热心公益的67岁老人周慧玲。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专家团队成员、河南省素质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郑州市“五老”报告团副团长、郑州市教育局关工委关爱专家团团长……尽管她有多个头衔,但康桥华城的居民们最熟悉的她,却是个有家国情怀的志愿者。

周慧玲在退休前一直从事教育事业,教书育人40年,2003年退居二线后,闲不住的她致力于青少年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社区里的小孩子遇到打架闹别扭、玩滑板碰人等状况,常常请周奶奶帮忙到家里“说情”。

在康桥社区,和周慧玲一样热衷志愿服务的“五老”人员,有130多人。

今年69岁的宋玉莲是文艺队的队长,也是独居老人。每天上午,她到康桥学堂和大家一起唱唱跳跳,下午自己在家学弹琴、葫芦丝、二胡等,学会了再教给社区其他学员。

从2009年起,社区兴办了“康桥学堂”,组建了由上百位老同志参加的十支社区建设志愿者队伍,提出了“文化兴家园,共修上善之德,共建书香之家,共育龙族传人,把康桥华城社区建成现代都市中精神文化的华美之城”的社区教育目标。经过8年的努力,成为郑州市社区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

2009年,“文化兴家园”的社区教育目标确立后,社区充分发挥“五老”觉悟高、阅历深、乐奉献的优势,在“康桥学堂”里,老同志们发挥专长,开设了中华文化、家庭教育、心理健康、书法、国际形势、文明礼仪、养生保健、声乐舞蹈、朗诵艺术、模特表演、葫芦丝、空竹等课程,义务为大家授课。在日常生活中,“五老”志愿者人人做榜样,个个是老师。

2012年,全市首个社区关爱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落户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刘俊说,社区能赢得这份信任,离不开周慧玲和社区志愿者团队的辛勤付出和鼎力支持。

薪火相传 志愿服务之花遍地开

除了做优秀的长辈,给小区里的孩子们树立好榜样,志愿者们还积极帮助孩子们实现梦想。

2013年,社区10号楼的盲人小姑娘王艺文在青少年宫举办音乐会,文艺队的志愿者积极支持,连夜编排舞蹈为她伴舞。

王军毅曾在小区做保安,18岁那年的生日,是社区志愿者陪他过的,每个人上台给他一个拥抱和鼓励,让这个缺少家庭温暖的大男孩儿深受感动。两年后,他在周慧玲的鼓励下继续求学,毕业工作后,还经常回社区看望志愿者。

独居的韩大姐骨折了,同一楼栋的史文芳周金业夫妇,连续3个月为她买菜、做饭、整理房间;70岁的朱洪德义务管理棋牌室,负责打扫卫生、开门锁门,365天尽职尽责;80岁的杨洪新在社区组建太极柔力球队、建起书法室;王敬超每周五为居民义务理发……逢年过节,大家都会给空巢老人和物业服务人员送温暖,端午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冬至包饺子,腊八聚在一起熬粥。

如今,社区邻里间已经形成了“困难有人助,病了有人望,喜事有人贺,白事都到场”的风尚。

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品牌叫响全国

有交往才有交流,有交流才有交融。

“2008年,刚建成的康桥华城是大学路上数一数二的好小区,楼房高档、绿化美丽,可高空抛物、随地乱扔垃圾、未清理的宠物粪便等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特别希望我们的家是一个温馨的地方,希望我们康桥是一个新的精神文化村落。”说起初衷,社区志愿服务队发起人周慧玲如是说。

“康桥志愿者工作法” 的核心是十个要素:一个倡导者与一个智囊团;一个思想交会的平台和开展各项活动的场所——康桥学堂;一个理念——进了康桥门,都是康桥人;一个梦想——文化兴家园;一群带头人——各文化建设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一个雷锋团队——十个志愿服务队;一个好当家——康桥华城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一个好管家——河南太平世家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华城服务中心;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修善、行善、劝善、道善;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社会支持系统。

通过多年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居民已经从“同在屋檐下,相见不言语”的陌生人发展成了情系一处、心连一起的亲人:八年来,康桥华城社区和志愿服务队共同新建“康桥学堂”、打造社区一家亲的鱼水工程、邻里情的民亲工程,让居民们实现交往、交流、交融。

周慧玲和雷锋团队的工作,受到了中央文明委的关注。2016年,在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委联合举办的“四个一百”评比活动中,康桥华城社区获得了“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的称号。

“通过文化兴家园志愿服务探索出一条文化养老、精神养老、健康养老、科学养老、奉献养老的居家养老新模式;通过文化服务、文化建设、群众自治,走出一条实现社区公共文化管理的社会管理新途径。”这是周慧玲的梦想,也是康桥居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