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经开区“六区”叠加 打造国家极具活力的“双创”中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经开区“六区”叠加 打造国家极具活力的“双创”中心
国家郑州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
郑煤机青春塔支架
河南省留学生创业园专业实验室
滨河国际新城地下管廊走向规划图
滨河国际新城地下管廊项目

创新是一个区域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也是实现突破的强大动力。

郑州是一个极具活力的地方,是一个拥有广泛社会创新创业基础的城市。郑州要搭建好平台、营造好环境,努力打造创新创业的热土、人才集聚的高地,建成具有全国吸引力的创新创业之城。

助力郑州建成全国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经开区实力担当!

河南自贸区、郑州跨境电商综试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经开综保区“六区”叠加的郑州经开区,聚集海外归国人才200多人、智汇郑州1125人才8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5人;全区高新技术企业60家,设立省级以上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58个,设立院士工作站10个,成立空间遥感大数据院士工作站;建成和在建创新创业载体面积200万平方米,拥有国家级双创载体2个,省级双创载体6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犹如一阵春风,唤醒了创客们投身创新创业的激情和热情,也让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迸发。

今年上半年,经开区全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350.4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4亿元,同比增长13.1%。

创新之迹无处不在。如今,经开区滨河国际新城正以装配式住宅、地下综合管廊等多种创新举措,助力郑州实现城市发展方式快速转变。

本报记者 张倩 通讯员 邓弘立

政策创新

自创区建设步入快车道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战略选择,既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也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

政策体制是大众创业的条件因素和保障因素,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条件和环境。

郑州经开区不断努力,从规划、政策和资金等多方面着手,通过一系列举措力争打造创新政策活、创新环境好、创新效率高的创新沃土。

创新创业阵地 “新军”涌现,河南嵩山国际创新园、思念骏域创投产业基地、瞪羚企业园接踵而至。

今年2月14日,郑州经开区与河南嵩山科技创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河南嵩山国际创新园项目投资协议书》,河南嵩山国际创新园正式落户经开区。

河南嵩山国际创新园的项目,将更好地聚集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发挥产业特色,搭建产业汇聚平台,对我省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产生引领和示范效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郑州经开区和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

政策支持,厚植创新土壤。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郑州经开区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创新创业载体与培育创新创业主体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扶持政策,在研究制定经开区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的同时,实施送政策进园区活动,开展知识产权、科普教育宣传周活动,扩大政策宣传、加强对企业的指导。

资金投入创新,源头活水徐徐来。2017年,经开区加大财政预算对科技暨创新创业工作的支持,年度预算总金额1.3亿元,是上年的两倍,同时加快创新创业资金的拨付。目前,全区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企业自主创新活力迸发,创新创业生态日益优化,有力促进了全区创新要素的集聚和企业产出效益的提升。

政策机制体制的创新,经开区让众多项目和人才招得进、留得住。

为更好鼓励和扶持青年创新创业,发掘具有创新价值与成长机会的青年创新创业企业和项目,将科学技术与创意智慧转化为商业机遇,引领经济新常态,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日前,郑州经开区发起主办了首届“郑州经开杯”创新创业大赛,积极营造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鼓励大学师生、科研院所人员、海外学成归国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创新人才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大力弘扬创新创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成功举办了“创响中国”、“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月赛、2017年中原创投领袖论坛等一系列双创活动,河南保税、豫满全球众创空间、第四象限分别成立了商学院,创业培训常态化吸引了区内外创业者集聚经开区,全区创新创业生态日益优化。

在双创载体建设中,经开区突出抓好载体建设与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开发的融合,注重体现开放与创新的融合,目前全区建成和在建双创载体200万平方米,各载体内共引进企业近2000家,彩虹盒子改造1万平方米闲置旧厂房,设立艺术区众创空间,入驻艺术工作室和机构25家,成为经开区一道亮丽“风景”。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目前,郑州滨河国际新城全域内商业用地和科教研发用地拟将全部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相关内容正在审批中。不久的将来,郑州滨河国际新城将在双创载体搭建这一方向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也必将成为郑州经开区另一个双创载体承接地。

科技创新

产业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从过去仅仅输出“郑州制造”,到如今越来越多的“郑州智造”“郑州方案”走向世界,郑州科技开始在越来越多的“高、精、尖、缺”领域有了新突破。

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郑州经开区把发展动力及时切换到创新引擎上来,科技创新成果亮点纷呈。

宇通客车组建了国家电动客车电控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领世界电动客车技术发展方向。

安图生物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遗传性、先天性系列优生优育诊断试剂研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产业链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中铁工程装备-跨海隧道施工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上半年完成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矩形盾构机生产基地,打破了“洋品牌”对国内市场的垄断。

郑煤机开展科研项目13项,成功中标俄罗斯、土耳其以及神华智能液压支架项目,焊接机器人的应用极大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亿元,是去年同期近5倍。

景安网络荣获2017年度中国互联网+IDC行业领军企业奖。截至目前,景安网络共运营2万台服务器,服务网站30万个,网站接入量居河南前列,全国第三。

大信厨柜获国际“奥斯卡”设计大奖德国红点奖,成为国内定制家居行业包揽“金勾奖”“红星奖”“红点奖”三大设计大奖的品牌。

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郑州经开区不断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去年以来,经开区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深入开展科技型企业摸排调研,按照“发现—指导—培育”的办法,聚拢全区创新资源;按照“科技企业—雏鹰企业—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科技创新龙头企业”的成长路径,实施梯次培育计划,培育壮大科技企业队伍,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新一轮科技创新热潮正在涌动。今年上半年,经开区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申报河南省重大专项7项,郑州市科技专项27项;申报河南省创新型龙头企业12家;第一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0家;中铁装备目前承担了国家863计划课题3项、国家973计划课题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四方达主导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项。

依托行业领军企业建立新型研发组织,组建先进制造与智能控制、重大技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目前,经开区已建立市级研发(工程技术)中心88家。

为了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经开区积极培育科技研发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今年上半年,获批院士工作站1个,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个;新备案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9家,促成产学研合作5项;申请市科普教育基地1个。

积极推进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与制造郑州研究院的建设,正在推进装修和运营手续办理。第三方检测机构加速向经开区集聚,目前已达16家,检测领域涉及医学、环境、基本建设、农副产品、计量节能等领域,其中国内排名前三位的金域医学检测、艾迪康医学检测、迪安医学检测齐聚经开区,成为经开区科技服务业的新亮点。同时,经开区着力引进知识产权机构、技术与成果转移转化机构、法律咨询、投资咨询、财务管理等机构约60家,全区协同创新格局逐步形成。

开放创新

双轮驱动掀起发展新高潮

开放、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双轮驱动,才能铆足力量,不断前行。

没有开放的思维,没有开放的视野,创新就会变成无源之水,只有借助开放思维和开放视野的创新,才能把“无中生有”的梦想变成铁板钉钉的现实。

准确把握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深入融入“一带一路”,构建内陆地区开放新高地,开放创新齐头并进发展,经开区受益匪浅。

聚郑州、通全球,郑欧班列闪耀新丝路。目前,郑欧班列每周7班去程、6班回程开行,是国内中欧班列中实现高频次往返满载、均衡对开的班列。目前,郑欧班列是国内实现国际集装箱冷链业务常态化的班列,也是所有中欧班列中具备特种集装箱(冷藏箱、挂衣箱、开顶箱、分层箱等)自主配置和运营能力的班列。“一票式”全链条“门到门”运营模式,公路集卡上门取货、报关报检、集拼装箱、到站清关、短倒分拨、送货到门一站式服务,频频获赞。郑欧班列“运贸一体化”的持续推进在增强班列自身造血功能同时,更使广大国内消费者切实享受到“一带一路”带来的方便和实惠。

跨境电商“买全球、卖全球”由蓝图成为现实,“秒通关”信息化平台持续优化升级,通关效率位居全国前列,已实现海关、国检、公安、银行信息互联互通;豫满全球通过布局海外仓打通出口通道,深挖河南特色产品开展外贸综合服务,将企业孵化与外贸综合服务有机结合,推动河南产品走出去。保税中心综合体、豫满全球众创空间在推进创新创业的同时,突出抓好“开放与创新”的融合,努力打造全省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将业务逐步覆盖至全省主要地市。

其实,郑州经开区开放创新双驱动发展的“耀眼”成绩远不止这些。

作为与世界比邻的新区域,郑州滨河国际新城是经开区“开放”发展的辉煌成就,也是经开区“创新”发展的成功体现。开放引领、创新驱动,郑州滨河国际新城正用这样的方式打开城市的空间,用这样的方式迎接新一轮的发展。

开放的旗帜飘扬,创新的步伐不止。在郑州东南门户和经开区核心区域,经开区与中建七局立足国际视野和战略高度,通过政企合作这一创新模式,共同开发滨河国际新城。

全域纳入自贸区的郑州滨河国际新城在开放、创新之路上孜孜追求,不懈努力。

开创省内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先河。郑州滨河国际新城将电力、通信、供水、供热等各类公用类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的隧道空间,将分散独立埋设地下的各种地下管线部分或全部汇集到一条共同的地下管廊里,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通风口、引出口和监测系统,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以做到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

综合地下管廊未来发展可期。滨河国际新城综合管廊全长12.78公里,现已完成经南九路、十二路,经开十二大街约2.3公里主体结构施工,并完成示范段建设。目前,计划对综合管廊进行南延,总长度7.2公里。未来,由经南十六路、规划道路和经开第十六大街形成一个闭合环,经十五大街、十九大街与北部已建管廊连接为一个整体,辐射南部整个片区。

滨河国际新城区域绿色建筑、科技智能住宅层出不穷。河南省首栋装配式建筑在郑州经开区滨河国际新城建成并投入使用。 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统一化的加工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初装修均采用装配施工,大大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钢筋和混凝土的现场用量大大减少,降低了水、电的现场使用量,减少脚手架和模板50%,减少施工措施50%,缩短建设工期1/3。

郑州滨河国际新城内的装配式建筑,是全省首例,在全省建筑行业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标杆,为全省推广建设装配式建筑提供了经验。

坚持以开放式创新为主导,郑州经开区正凭借“六区”叠加之优势,厚植创新基地,不断引进培育高端人才、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努力成为环境更美、城市功能更全、群众幸福指数更高、区域经济效益更强的极具活力的“双创”中心。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