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英伦对决》展现“双面”刘涛
豫腔豫调醉京华
《极盗车神》音乐惹人赞
诗意的草原,澎湃的那达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豫剧《琵琶记》昨晚北京展演
豫腔豫调醉京华

本报记者 杨丽萍 文 李焱 图

如泣如诉《琵琶记》,初秋时节动京华。昨晚,作为我市唯一一台入选第四届中国豫剧节暨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活动的剧目,郑州市豫剧院经典传统剧目《琵琶记》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精彩上演,这部改编自有“南戏之祖”之称的《琵琶记》的豫剧版《琵琶记》有何特色?它如何利用豫腔豫调征服了现代观众?郑州又将如何在传承、振兴传统豫剧的新征程上振奋发力?记者在《琵琶记》昨晚演出前后,进行了相关采访。

用传统艺术弘扬孝道文化

《琵琶记》创自元末明初,由高明所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名著。作为一部劝忠劝孝之作,《琵琶记》意在宣扬孝道,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它也是一部思想内容极为丰富的主题多义之作,对当下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六百年来,戏曲界不乏对《琵琶记》的改编,湘剧、越剧等多个剧种都曾相继试水,如何让这部有“南戏之祖”之称的戏剧经典《琵琶记》在豫剧舞台上绽放出新光彩?如何让其劝忠劝孝的精神思想在豫腔豫调的传唱中相帅成风?

作为豫剧发源地和传统戏剧大省省会的郑州,一直担当着传承、振兴传统豫剧的责任,走在探索豫剧发展新路径的前头。在郑州市文广新局的大力支持下,郑州市豫剧院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担任主创团队,对经典名剧《琵琶记》进行了新的演绎,专家们在保留原作神韵与精华的基础上,从现代文化的视角对剧作进行了细致梳理,以简洁的手法对原有故事精心剪裁,适度发挥,为豫剧事业的推广与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自2012年搬上舞台以来,豫剧《琵琶记》历经五年时间、百余场的演出磨砺,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更荣获了河南省第十二届戏剧大赛文华优秀剧目奖。

博采众长缔造豫剧精品

昨晚的演出现场,湘剧、昆剧中典雅细腻元素的融入,让《琵琶记》更加唯美“诗化”,服饰、场景的布置在突出人物形体姿态美的同时,充分挖掘出了人物的行当特点和个性特征,场面调度也颇为新颖,让人耳目一新。在强化戏剧效果、突出人物个性方面,剧作呈现出新的思想意蕴和时代特色,其大孝大爱感天动地。原作中“吃糠”“描容”等经典段落都得以生动再现,而“摘孝帕”“见夫”等段落则结合豫剧声腔展现了精彩的发挥。

尤其是一曲琵琶《送郎行》的主题变奏融合贯穿全剧,并借助悲凉的“叫腔”——那一声长长的哀叹,将整个戏曲音乐融合和统一起来,使得剧作深沉凄婉的情绪得到彰显,让人闻之落泪,现场观众置身酣畅淋漓的豫剧音乐中感受着岁月与经典的无尽魅力,沉沦其中无法自拔。

演出过程中,观众们不时用雷鸣般的掌声表达自己对这部豫剧的喜爱。郑州市豫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第27届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琵琶记》中赵五娘的扮演者张艳萍,凭借高超的豫剧演唱技巧带领观众思绪百转,情随声动。在她看来,豫剧《琵琶记》之所以如此受追捧,与其“南戏之祖”的身份密不可分。

“经典的魅力历久弥新,《琵琶记》作为南戏的经典,备受戏迷喜爱。当初郑州市豫剧院计划将它与豫剧融合创作的时候,承受了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从2012年演出至今,我们进行了诸多努力和尝试,如今的《琵琶记》,无论是在唱腔的设计、还是表演风格上,既有南方戏剧的特点,也有北方戏剧特有的粗犷和情感张力,我想这便是它能吸引这么多观众前来观看的原因。”

发扬豫剧文化造福百姓

“这次把《琵琶记》推向国家舞台,就是为了更深层次的接受观众地检验。”郑州市豫剧院院长高新军告诉记者,《琵琶记》是一部古典名剧,它传承的是忠孝这一民族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遗忘。“我们在对《琵琶记》进行改编时,让它既有北方戏剧的粗犷,也保有南方戏剧的柔美,现在这部剧已经是我们院的重点保留剧目之一。”

“豫剧《琵琶记》其实也是我们传承古典戏剧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载体,今晚的演出座无虚席、观众不时掌声雷动,可以说郑州市豫剧院为首都人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演出,得到了首都人民的认可。”郑州市副市长刘东说:“市豫剧院近几年在传承、发扬豫剧剧目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尤其是在2015年的时候,《琵琶记》主演张艳萍凭借赵五娘一角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让郑州25年后再度获得这项殊荣。郑州市豫剧院要继续努力,争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剧目造福百姓,用更好的成绩向十九大献礼。”

演出结束后,各界专家荟萃一堂,在豫剧《琵琶记》研讨会上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豫剧《琵琶记》让传统剧目花开当代,打造了一出“南戏北唱”的优良范本,此次豫剧《琵琶记》奔赴北京参加展演活动,既是展示了郑州市的豫剧文化,也让豫剧剧目、郑州市豫剧院的知名度得到提升,对于开拓豫剧演出市场,使传统豫剧焕发新的生命活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报北京专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