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确保元旦春节风清气正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
即日起269项 证明不用再开
港区至许昌市域铁路郑州段开建
郑州:产业园区变迁记
现场观摩基层党建 相互学习共同提升
“E贸易”创新纪录 交易额破百亿元
郑州晚报荣获新华社 现场云创新策划一等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行政配套”到“群众需要”——
郑州:产业园区变迁记

人民日报记者 王汉超

编者按

昨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介绍郑州在园区建设中找准站位,不再“围着行政转”,而是围着群众需求转,围着产业转,围着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缺口转,并靠产业集群发力,夯实园区发展后劲。本报今日予以转载。

5年前,郑州东面一块26.5平方公里土地的命运发生了转折。中央要求停建楼堂馆所,这片原来规划为“行政配套”的区域,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5年后,一个崭新的文化旅游区域布局在八方交汇之地,将是一个每年3000万人次的旅游目的地。

当下,建设产业园,发展园区经济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经济的着力点,然而,搞文化园区建设,该如何防治“软小散滥”的通病,如何避免园区建成了,支柱产业却还没起来?

定位变,需求变,城市分工格局也在变

园区定位不再“围着行政转”,将往哪里去?郑州对此感触尤深。地处大平原上,市外没有高山流水,市里也没太多文物古迹,向北是黄河,一到周末城里人出来透气,黄河大堤就会大堵车。

郑州决心争取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其主体功能要在城市群中找站位,要在区域分布中补短板。文化被列为未来支柱产业之一。

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应运而生,起笔就是132平方公里。然而,文化产业投入大,见效慢,长惯了大蒜和西瓜的沙土上,能否种出文化产业来?不再有楼堂馆所,郑州将园区建设的中心围着群众需求转,围着产业转,围着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缺口转。

要想 “创新驱动”,先来“驱动创新”

文化产业需要人气,可是人气要靠产业吸引。郑州看准方向,大开大合。由省市相关领导亲自挂帅,让产业园区负责人与所在镇党委书记、所在县主要领导三位一体,协调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在郑州市委看来,要实现“创新驱动”,先全力“驱动创新”,机制体制提供了强大动力。园区以10余人团队形成“轴承”,相关规划、拆迁、安置等随之启动。 (下转六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