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全面启动国家 生态园林城市创建
河南打响今年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走访慰问道德模范 和志愿者服务组织
新密: 文化发力 “软实力”变成“硬支撑”
知识产权纳入市县 政府年度考核体系
中牟信访:归零再出发 努力更出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密: 文化发力 “软实力”变成“硬支撑”

(上接一版)密玉文化源远流长。密玉在国际上被称为“河南翠”,与新疆和田玉﹑辽宁岫玉﹑南阳独山玉并称中国四大名玉。密玉在古时即被开发利用,多用来制作烟嘴、手镯等物件。

在新密市青屏大街一玉器展厅内,记者看到了一件件惟妙惟肖、精美绝伦的密玉雕刻作品,不少获过大奖,出品人是密玉文化领军人物之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大国工匠赵国安。

近两年,新密市全力推动密玉文化迈上新台阶,力争让密玉成为新密靓丽的名片。

新密市东大街华龙玉器厂车间,年轻工匠正在走心雕刻一件件作品。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密玉俏色雕刻传承人、玉雕艺术大师王冠军说:“我们要搞好玉雕技艺传承,推广密玉文化。”

目前,新密的各类玉器企业已超过60家,带动就业10万余人,每年有大量玉器走向全国,万余件玉产品出口境外。

密瓷文化厚积薄发。始于唐兴于宋的密县瓷曾一度名扬海外。多年醉心密瓷研发、“痴心不改”的刘实现,近年来组织专家研究、发掘传统技艺,相继恢复了失传的珍珠花贡瓷、玉壶春瓶等产品。

“文化产业属于‘无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无烟产业,也是个朝阳产业。”原本从事耐材生产的企业家崔江涛近年来“移情别恋”,投资3亿元在古洧水河畔恢复了窑沟窑瓷。目前,古瓷复制已投入批量生产,瓷文化馆、休闲游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不远的将来,密瓷产业将成为新密经济的一支生力军。

密银文化独树一帜。新密的梦祥银公司从一个小作坊起家,短短几年间发展成在全国开设100多个门店、拥有五大品牌、年营业收入达5亿元的金银首饰销售“大鳄”,引发业内瞩目。

发力山水

“绿水青山”生金吐银

思路一变天地宽。

在做好古文化传承、“非遗”文化的升华这些文章的同时,新密人转型发展的破题之路如何拓得更宽、走得更远?

文化是城市的印记,旅游因文化而生色。

于是,新密人悄然落定在文化旅游这个无烟产业、朝阳产业上。

从新密市区向西北行驶20公里,来到了山峦叠嶂、峡谷深邃的伏羲山风景区。

“在布满伏羲传说和遗存的尖山,一煤业老板华丽转身,投资10多亿元,修复古迹,建设新景,大力开发伏羲山旅游。”陪同采访的景区负责人介绍说。

摆在记者面前的一份景区材料显示:伏羲山风景区去年游客接待量突破500万人次,同比增长60%。辖区农家乐近200家,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1905元攀升到2016年的3904元、2017年的5233元。

乘车从郑州向西南行驶20公里,记者来到了新密刘寨镇,这里毗邻云岩水库,风景秀美,环境清幽。位于该处的轩辕圣境文化旅游风情小镇,已引入超亿元项目16个。投资6亿元的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乐海水世界十分抢眼,置身其中,水浪声声,欢笑声声,令人心旷神怡。

“‘黄帝宫御温泉’去年冬季开业,‘冰雪王国’项目已投用。小镇还包括云岩湖扩容、轩辕圣境佛文化区等多个项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全部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带动就业2万人。

“游山玩水”间,新密人将 “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将旅游与文化完美融合。

数字是不争的事实:2017年,新密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6.03亿元,占当年生产总值的6.1%,在郑州五县市总量第一。数万人在文化企业就业,带动了农民致富。

风生水起的文化产业,正打破过去煤炭、建材独霸产业的局面,成为新密经济新的着力点和增长点,古城新密正从文化资源大市昂首迈向文化产业强市!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