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2018全国两会 上一版3
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省市领导点赞郑州 融媒体全国两会报道
推进“丝路”建设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国人大代表李光宇: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

作为已经传播到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3亿多人都在练习的“世界第一运动”,太极拳不仅是我们河南的,更是属于全中国、全世界、全人类的。作为一位“老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宇华教育集团董事长,焦作市宇华实验学校校长、董事长李光宇,建议有关部门抓紧启动太极拳申遗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尽可能争取在2018年就申报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另外,对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李光宇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太极拳申遗取得阶段性进展

太极拳系明末清初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陈王庭所创,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具有技击健身、修心养生的功效,被传播到海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练习者高达3亿多人,被誉为21世纪人类最佳健身运动方式、“世界第一健身运动”。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也已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去年,太极拳申遗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我在任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时,已经连续两年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太极拳申遗工作的建议。”李光宇讲到,“2017年8月22日,文化部非遗司管理处电话征求意见时曾表示,他们已经把太极拳排到了中国申遗项目的第一位,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规定,不允许中国每年都申报,下一次申报应该是2019年。”

李光宇说,今年,他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太极拳申遗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太极拳申遗工作,另外,希望文化部加大支持力度,组织各级专家对太极拳申遗专题片和文本进行讨论修改,不断完善基础工作,为申遗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困境

除了太极拳申遗之外,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李光宇今年关注的热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珍贵资源。我国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72项,39个非遗项目跻身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李光宇说到,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传统手工技艺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愿意学习传承非遗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大面积被遗忘、遭损坏、趋消失的严重威胁。

根据文化部的统计,截至2015年1月底,文化部公布的4批1986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已有235人离世,在世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占到50%以上。

高尔基曾说:“一个民间艺人的逝世,相当于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毁灭。”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非遗技艺和文化后继无人,都面临着“人亡则艺绝”的困境,无疑是民族不能承受之痛,也是人类文化的重大损失。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随着《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舌尖上的中国》等一大批优秀的综艺节目、纪录片播出,在群众中掀起了“国宝热”“传统文化热”,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永恒的魅力,也引发了广大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李光宇认为,应该多为“非遗”量身制作一些优秀的纪录片、综艺节目,引发广大群众对“非遗”的关注。另外,推动“非遗”走进中小学校园,为“非遗”培养继承人和文化土壤,并通过青少年对非遗的关注,带动家庭对非遗的关注,从而达到全社会关注非遗、保护非遗的目的。

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动员更多组织、个人将所搜集到的非遗传承人口述、音频、影像资料进行整理,通过多媒体新技术对传统非遗技艺进行电子化操作,转换成数字资源,进行数字化保护和推广,“故宫淘宝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例子。”李广宇说,“‘几千年前的文化经过创意与营销后也能变成‘网红’——这恰恰说明了传统文化不是没有市场,只是缺乏舞台、缺乏营销手段。”非遗不是文物,而是活的技艺,不能只靠国家出资扶持来延续生命,想要真正实现‘活态传承’,必须打开市场,找到出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

李光宇还建议鼓励通过电子商务、手机APP搭建非遗产品销售平台,打造“非遗+电商”的全新模式,促进非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对“非遗”的保护目的。

郑州融媒体记者 李娜 武建玲 覃岩峰 张倩 徐刚领 袁帅 石闯 肖雅文 殷海涛 文 宋晔 马健 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