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二七区再签690亿产业项目
“觅”特色产业 成扶贫“良方”
婚庆主题小镇在巩义开建
荥阳黄河湿地 现巨幅创意图
巧手编出“移动花瓶”
违规招牌拆除超九成
管城着力打造12个精品小区
开展违规招牌“大排查”
金水区30座环保公厕投用
中牟“三馆”竞相开放 文化大观园异彩纷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觅”特色产业 成扶贫“良方”

本报记者 张立

春分时节,天气渐暖。具茨山下,田间的油菜花已开出片片金黄。

一大早,郭老庄村村部正在召开党员会议,中心议题是发展集体产业。“与谷子相比,药用柴胡附加值更高,适合咱村山地种植……”正说话的宋今朝戴着眼镜,今年40岁,是来自新郑市妇幼保健院的驻村第一书记。“最近组织农户去考察其他县种植情况,随后再定种多少亩……”

郭老庄村地处新郑市具茨山景区与观音寺镇交界处,交通不便,全村331户1188口人,曾是省级贫困村。去年5月,宋今朝被上级选派驻村任职,一年多下来,城里长大的独生子,已成为地道的农村干部。

“刚驻村时,今朝兄弟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50多岁的郭义德是村支书,说起宋今朝,他像称呼自家兄弟一样,“全村120户贫困户,他挨家挨户拉家常,交朋友。”由于对每户基本情况烂熟于心,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精准到位,去年7月,郭老庄村代表新郑市,顺利通过省里检查验收,成为新郑市脱贫攻坚标杆。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为他着想,他自然也感激你。”以心换心,是宋今朝的处事方式,也是他的工作方法。为村民送电影,请舞蹈老师到村授课,购买舞蹈服装,组建该村的广场舞队伍;村里五组六组水泵烧毁,村民吃水困难,他筹措资金购置新水泵;山区蚊虫多,他协调专业消杀人员灭蝇灭蚊,购买诱蝇笼、灭害灵、蚊香,分发到每户;开办家政、烹饪、焊工技术培训班,帮助贫困户找工作;麦收时节帮助贫困户收麦……

人心齐,泰山移。“帮助群众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宋今朝说,郭老庄村集体产业长年为零,根据山区情况,只有发展特色农业项目。去年,几名村干部凑了7万多元,流转350亩土地种植小米。“近年来小米销售价格较低,需要寻找附加值更高的品种。”在医疗行业工作多年的宋今朝多方打听,与一家药厂签订柴胡种植合作意向。

推开村里郭氏祠堂大门,建于清代的院落洒满阳光。“郭老庄村多数村民姓郭,根据家谱记载,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代。”看管家庙的郭海明是郭氏第十八世传人,他说,郭子仪不仅战功卓著,而且有超凡脱俗的处世智慧,村庄世代流传着郭子仪的故事。郭氏后人明代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签到新郑的,如今在郭老庄村已经传了20多代人,每年农历十月十五,家庙古会,有各地郭氏后裔前来。

“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是产业发展另一个方向。”宋今朝说,郭老庄村六组有不少果园,工作队将帮助村里整合这些优势,发展乡村文化采摘游。

眼下,郭老庄村正在推进老村庄迁建,计划将原有村庄旧宅拆迁复耕,实现整村土地集中流转,根据具茨山景区的整体规划,建设成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同时保留并开发原有历史文化古迹,让古老的村庄焕发新的生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