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围绕新时代人道需求 全面推进人道资源动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围绕新时代人道需求 全面推进人道资源动员
—郑州市红十字会2017年亮点工作回眸

本报记者 汪 辉 王 治 通讯员 海 芳 文 丁友明 图

(上接一版)

队伍壮大 品牌凸显

——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深度广度

2017年1月28日,正是农历大年初一。

早上7时,当很多人还沉浸在浓浓的年夜美梦中时,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的20多名队员已经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聚集在郑东新区龙湖边,开始了“新年第一训”。

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是一支由冬泳爱好者发展起来的民间救援队伍,对各类溺水者施救,分文不取。十多年来,救援队在第一现场成功救活溺水者50余人。

去年,该救援队开展救援65次,打捞尸体49具,救活3人,进学校开展水上安全普及教育大型讲座49次,受益人数达两万余人,大大降低了溺水事故发生的几率。

目前,我市拥有21支红十字志愿服务队,1个志愿服务站,7个志愿服务基地。各志愿服务队依据自身特点,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不断拓展红十字志愿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为更好开展红会活动,市九院捐赠100万元成立“郑州市红十字会老年心脏病救助基金”;组建医疗巡诊队,累计巡诊300多次、为1万多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成立银杏志愿者服务队,每周到郑州火车站东广场的老年雷锋团志愿者亭进行志愿服务等。

市中心医院以“医疗联合、送医送药、资源共享、帮扶提升”和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为总体目标,通过深化帮扶、远程医疗、质量巡查、专题培训入户走访等形式,不断拓展红十字基层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赞誉。

去年,各县(市)区红十字会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队伍承接扶贫、济困、扶老、助残、救灾、助医、助学等各领域的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的能力逐步增强,志愿服务组织形式更加多样,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金水区红十字会以助困、助医、助志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各项扶贫工作,筹集资金成立了“金水区红十字会李全国抗癌基金”,用于对河南省范围内城乡特困居民、孤寡老人、伤残军人以及当地红十字会审核批准的特困肿瘤患者进行救助;开展以“爱心传递,温暖大凉山”为主题的博爱助困活动,救助四川大凉山的贫困山区孩子;联合郑州升达经贸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暑期支教活动等。

在“结伴同行脱贫路”活动中,新密市红十字会积极联络医疗机构、农商银行,通过组织招募、汇集社会各界力量扶贫助困。

去年,全市共招募红十字志愿者1100余名,组织集中活动86次,成功结伴200余对,募集棉衣等物资价值35万元,筹集并发放资金161.155万元,受益贫困户200余户,受益群众7500余人。

数据显示,2017年,市本级新增注册红十字志愿者360名,新增志愿服务队1支。截至年底,累计登记志愿者达4万余人,注册志愿者达3232人;初步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建设工程计划;9名红十字志愿者荣获国家级和省、市级荣誉称号,2支队伍受到省级表彰;成功申报1个“圆梦在志愿路上——郑州市第三届志愿服务项目资金援助工程”项目。

2018年2月7日,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全市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市红十字会召开了全市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会议。会议增加市直机关工委、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计委等相关单位作为成员单位。会议宣读了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成员调整的通知和任命志愿服务队负责人的决定;下发了《关于加强郑州市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和《郑州市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郑州市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建设的指导方案》的通知。会议重点从加强领导,加快推进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规范管理,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扩大宣传,充分展示志愿服务队伍和志愿者良好形象;突出特色,打造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等四个方面对全市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规范,将进一步推动我市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健康、有序、深入开展。

大爱郑州 热血之城

——连续9次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

2月4日一大早,市民皇甫涛涛就来到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大厅,完成了自己的第100次献血,成为郑州地区第117位献血百次市民。自1998年《无偿献血法》颁布当天进行第一次献血以来,他已捐献全血5次,累计献血2000毫升;捐献成分血95次,累计达到188个治疗量。

“无偿献血是一种慈善,能够多做一些公益,多帮助一些人,是很有意义的事。而且献血对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并没有影响,家人也很支持我,并且还积极加入了无偿献血队伍。”今年39岁的皇甫涛涛说,作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他将继续坚持无偿献血,并希望更多的人参与无偿献血,帮助更多有需求的人。

“我现在是两周献一次,每年顶满格24次,要不然也不会在这几年里又献100次。”56岁的郑州市民杨泽予说,他从1998年第一次献血,到现在采血量已经不好计算,但次数却在几十本献血证上有清晰记录,已达230次。

血液是生命与健康之源,无偿献血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今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无偿献血工作,在各级行政卫生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市红十字会的广泛宣传推动,全市形成了“无偿献血仁爱光荣”的良好氛围,先后有近200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累计献血百次以上的捐献者已达百余人。去年,无偿献血达到了20多万人次,献血量近70吨,接近全省采集总量的1/6,连续9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

感恩捐献 感受生命

——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红十字“三献”工作,除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无偿献血走在全国前列,我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也在健康有序推进。

3月31日,在河南福寿园红十字纪念苑,市红十字会举行了以“感恩捐献义举 感受生命大爱”为主题的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

当日,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红十字志愿者等200余名代表前来对遗体捐献者表达了哀思与敬仰。

人体器官捐献,是功在当今,利在后世之举。无偿、志愿身后捐献遗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接受,所传承。去年,市红十字会全年举办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和无偿献血大型宣传活动2次,发放宣传折页1万余份,群众问卷调查知晓率达到95%。

在市人大、市政协代表的呼吁下,市民政局会同公安等部门起草了《郑州市无主遗体管理暂行办法》,这将对我市的遗体捐献工作产生巨大影响。

去年,全市共实现登记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184名,遗体捐献11例,器官捐献168例,眼角膜捐献21对。截至目前,我市已登记遗体捐献志愿者330人,实现遗体捐献43例,角膜捐献52对,器官捐献341例,使104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1016名器官衰竭终末期患者的生命得到救治,使1120个家庭重新获得快乐幸福。

为了永久缅怀这些遗体捐献者,在实现捐献之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会将其名字刻于省福寿园内的纪念碑上,供亲友悼念,每年清明节前后,福寿园内将举行大型公祭活动,缅怀捐献者。

完善体系 普及群众

——“三救”工作再上新台阶

8月29日,“爱心点亮梦想 希望成就未来——第四届天明博爱班毕业生欢送会”在天明集团书院举行。

“这个世界之所以可爱,是因为这个世界存在着热爱、光明和善良。”欢送会上,被北京大学录取的李翰阳感动地说,“明天我们就要奔赴全国各地开启新的生活,无论我们的未来在哪里、做什么,都不会忘记一件事:做些什么,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这是“天明博爱助学基金”助寒门学子“跳龙门”的一个感人场景。该基金是郑州市红十字会联合天明集团设立,资助郑州寒门学子的专项教育基金。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不断建设完善的红十字备灾体系,大力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积极开展人道救助,“三救”工作再上新台阶。

建设完善的红十字备灾体系。目前我市现有市级备灾救灾仓库1个,县级红十字会备灾仓库10个,形成了备灾救灾网络。打造专业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郑州市红十字会加快完善红十字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并着手发展应急救援队伍。重点建设赈济、心理、水上救生等应急救援队。建立完备的救灾制度和应急响应机制。2017年重新修订印发了《郑州市红十字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并纳入郑州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之中。救灾救助工作制度健全,有专人负责应急救援工作,做到灾情上报全面、及时、准确,救灾款物分发及时、合理,能熟练运用网上报灾系统。参加郑州市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演练,派出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和金水区红十字会军刀应急救援队参加此次演练,展示了我市红十字救援队的风采,提高了应急处置水平。

大力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群众普及率稳步提升。去年,全市新建立应急救护培训站11个;开展救护员培训43期,培训应急救护师资107名,培训红十字救护员2509名;开展普及讲座200余期,普及群众3万余人,群众普及率较2016年提升了0.4%。

积极开展人道救助,努力改善弱势群体境遇。去年,市本级募集款物价值196.36万元,支出210.03万元。“博爱送万家”活动持续开展。去年春节,共筹措价值17.7万元的慰问物资800份,“博爱送万家”活动已成为红十字会的品牌活动之一。

人道救助项目多,受益人群广。红十字“小天使基金”, 红十字“天使阳光基金”, 郑州市九院“老年心脏病救助金”,郑州市骨科医院“骨肉瘤”救助金,郑州大学医学院脑瘫外科“脑瘫患儿救助金”, 中泰脑科医院救助金等共发放救助金132余万元,救助66人。

天明博爱助学金健康运行。设立5000万元的天明博爱助学金项目已运行6年,去年共发放救助金150万元,受益学生300人。截至目前发放救助金1720余万元,受益学生1745名。

县级红会给力出彩。登封市红十字会艾滋病病人救助金,新郑市红十字会的雏鹰救助基金,全年共发放救助金150余万元,分别受益4200人次和55人。

扎实推进 全面覆盖

——红十字青少年事业蓬勃发展

1月18日上午,市教育局、市红十字会召开全市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会。

会上,市第四十四中学、市第十九中学相关负责人代表学校进行经验交流,把各自在学校红十字工作的亮点进行分享。

2017年,市红十字会优化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顶层设计能力和治理能力明显提高,使我市红十字青少年事业步入健康发展期。

目前,我市市本级共在62所学校建立了红十字组织,市属学校全覆盖。各学校红十字会积极发展红十字青少年会员,向师生传播红十字运动和人道法知识,扩大红十字会的影响力,全市红十字青少年会员达22万余人。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通过红十字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红十字运动知识,传播红十字运动精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暨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竞赛、河南省第五届“博爱中原·文明河南”红十字青少年知识与应急救护技能竞赛活动为契机,市红十字会与市教育局联合举办和组织学校积极参加应急救护知识及技能竞赛,使红十字运动知识和精神、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等得到广泛传播,推动了学校红十字工作的开展。

携手哈密市伊州区红十字会举办了第二期“豫哈手拉手”少先队员融情夏令营活动。通过豫哈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的举办,使豫哈两地青少年分别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氛围,增加了了解和友谊,“豫哈手拉手”红十字青少年融情夏令营活动已成为河南援疆工作的组成部分。

各级各类学校扩大红十字志愿者队伍,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在社区、企业、学校和农村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健康安全、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定时开展各项帮扶解困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同时,我市各级红会在市属高校中大力开展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宣传活动,培育青年学生的人道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大力倡导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良好社会风尚。

此外,各级红会还利用入学军训、五四青年节、学雷锋日、预防艾滋病宣传日等时机,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关爱生命和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学生远离烟草、自觉抵制毒品,开展防溺水等演练,提升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