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代名将不求盛名
写尽不老诗(书法) 梁前锋
受伤的大拇指
执行力
报春(国画) 张弓
赵普隶书〈金刚经〉〈道德经〉》
双璧合一彰显大道至美
两代之间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代名将不求盛名

♣ 陈鲁民

曹彬是北宋开国元勋,也是北宋第一猛将,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他虽作战勇敢身先士卒,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却又是个极为低调内敛的人,从不争功也不炫耀,自律甚严。其高风亮节,在朝野广为传颂。

乾德二年(964年)冬,曹彬奉命率兵攻伐后蜀,经过多场恶战,终于灭了后蜀,不久又再次平定了蜀乱。凯旋时,出征诸将多取子女玉帛,满载而归,曹彬行装中只有图书、衣服而已。而且,曹彬在向朝廷复命时,那么大的战事,那么大的功劳,他只简简单单说了一句话:“臣南面干事毕。” 宋太祖赵匡胤还竖着耳朵准备往下听呢,曹彬说没了,就这些。好像是到南方出了一次差回来。要换个人,准会把这场战事汇报得有声有色天花乱坠,把功劳说够,把成绩说透,把辛苦说足。可曹彬轻描淡写一句话就说完了,赵匡胤由衷地称赞曰:我朝第一纯臣也!

公元383年11月,前秦苻坚率百万大军来犯,气势汹汹,投鞭断流,而东晋只有八万军士,兵力悬殊凶多吉少。东晋主帅谢安运筹帷幄,摆兵布阵,迎击来犯之敌。激战一天,东晋获胜捷报传来,谢安正和客人下棋。看了战报,谢安仍继续落子如飞不露声色,神貌如常。客人问起,谢安只是淡淡地说:“小儿辈破贼兵了。”中国军事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少有战例,谢安就这么一句话就轻描淡写交代了,也未免太简洁、太低调了,和曹彬那句汇报可谓异曲同工。

彭德怀将军也是个非常低调、谦逊的人。1952年3月,作家巴金带领一个创作组来到朝鲜战场采访。见到彭德怀后,巴金写下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这篇文章。彭德怀在看到新华社转交他审阅的巴金文章原稿之后,写信回复说,希望把“像长者对子弟讲话”一句改为“像和睦家庭中亲人谈话似的”;其次,“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使我有些害怕!”以彭德怀之功劳卓著,威震世界,怎么写都不为过,可是他却非常朴实地以一个普通人自居,坚决拒绝任何拔高和夸大,令人高山仰止。

低调的人好像熟透的稻谷,颗粒饱满,沉甸甸的,却谦虚地低着头,从不和那些趾高气扬却腹中空空的稗子们争高低,只以扎扎实实的成绩显示自己的存在。而一些虽功劳不小但喜欢高调张扬的人,则往往会弄巧成拙,引人反感。

西晋大将杜预,能征善战,是挥师灭吴实现统一的主帅之一。但他有个毛病,虚荣心太强,过于看重和追求功名。他生怕后人不知道他的功劳,在生前请人为自己刻了两座功名碑,碑文上刻有他的文功武绩。然后将一座碑立于岘山之巅,另一座碑则沉于汉水之底。他的“小算盘”打得挺好:哪怕将来发生天塌地陷,沧海桑田,高山与江底互换位置,总会有一座碑石存留于世,为自己扬名。没想到,这恰恰成了他一生的败笔。唐代温庭筠、张九龄,宋代陆游、范成大的诗文中,都有对杜预沉碑一事的贬抑诗句。其中,以范成大的嘲讽之意最为直接。他在《读史》一诗中写道:“汗简书青已儿戏,岘山辛苦更沉碑。”陆游在《题城侍者岘山图》一诗中,则为杜预当年沉碑之举而感叹:“汉水沉碑安在哉?千年岘首独崔嵬。”

平心而论,杜预的功劳和能力与曹彬、谢安、彭德怀等人相比,不分高下,都是一代名将,但他缺少功成不必在我的襟怀,过于张扬高调的炫耀,极度膨胀的虚荣心,使其名声受损不少。反倒是低调内敛、不求盛名的曹彬、谢安、彭德怀们,随着时光的推移,愈益受到世人推崇,历史定评越来越高。历史有时就是这样诡异,种瓜未必得瓜,种豆未必得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