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李季:小镇走出来的诗人
祝融故里行
绿城杂俎
《深度对话茅奖作家》长篇小说崛起的一份档案
贤士郊野写竹图(国画) 张宽武
雨润三春千野绿(书法) 刘鑫诺(10岁)
刘二姐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祝融故里行

♣ 郭同勋

戊戌年立夏之日,乘兴进登封市阳城工业区北烟庄村游览。在其老街一处清康熙年间建造的火神古庙大殿里,见一群善男信女正在为供奉的“火德真君”神像净手上香、顶礼膜拜。这里的人们说,正在祭拜的这尊火神,就是重黎祝融真君。

上古经典《国语》记载:“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这就是说,夏部族能够在嵩山一带繁衍兴旺,根源于火神祝融的降临。何为夏?字典解释:夏即大,夏为火。人们把一年四季最炎热的季节称为夏天,就表明了“夏”代表“火”。

古书记载,祝融重黎是颛顼帝之孙,大禹之父鲧乃颛顼帝之玄孙。人们大多知道夏部族的首领是鲧和大禹父子,岂不知重黎祝融则是先于鲧和大禹父子的夏部族首领,是重黎祝融率领夏部族“降于崇山”,在嵩山之阳的颍水两岸开创出夏部族生息之地。祝融则是“夏官”的官名。由此,祝融重黎以自己的官职“夏”来命名所率的氏族部落,这在古代不乏先例,不胜枚举。然而不幸的是,后来祝融重黎落难被“诛”,其血亲后裔鲧和大禹继承“兴夏”伟业,治水救民,立都阳城,开土拓疆,挚划九州,泽被中华。

东汉宋忠《世本居篇》曰:“夏禹都阳城。”据中国考古界发掘发现,夏禹所都阳城,就在烟庄村西北的颍河对岸王城岗上,两地相距直线距离不足三华里。王城岗上的大城是夏禹所建都城,相邻的小城为其父鲧所居之所。夏禹的前辈、祝融重黎直属后裔亲眷在邻旁烟庄居住,也就不难理解了。

千百年来,烟庄村以“烟火”造福人间而闻名。相传上古帝尧之师许由隐居箕山期间,他和家人就曾多次从数里之外的箕山脚下来祝融所居的烟庄村讨火做饭取暖。有一次从烟庄讨火返回西行时,因洪水突发将孩子隔在了沟西的人家里。故此,沟西人家的村落就叫作隔子沟村了。这也是传至今天的隔子沟村名的来历。

烟庄村与隔子沟之间有座小山峰叫焦山头,其山石全都是火红的颜色。传说这是居烟庄的后世祝融,在协助大禹治水时,和蛟河里的作恶蛟龙大战时,放火把山石“烧焦”而变成红色的。

后人为纪念后世祝融助战“夏禹锁蛟龙”的功绩,就在烟庄村的焦山头上建造了一座“焦山寺”。8年前,国家在途经焦山头修建永登铁路时,施工队在焦山寺遗址下面挖出了一条地道和许多寺藏宝物。而那条地道,据说一直向南通向箕山,因地道内部塌陷,深不可测。

据考古发现,围绕烟庄村方圆十里之内,秦汉以来与火有关的炼铜、冶铁、制陶造瓷遗址和挖煤的窑厂比比皆是。著名的中岳庙里的宋代四个大铁人,就是在这些冶铁遗址里铸造而成的。人们说,这都是祝融重黎这尊“火德真君”庇护的结果。

自上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烟庄村的原野上先后建起了登封火电厂、水泥厂、铝加工厂等中小型企业,昼夜喷发的烟火,连续20多年扛起了全县过半的财政收入。

如今,历史已经进入新的时代,祝融故里的乡亲们也不甘落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了他们新的追求。他们正在围绕“火德真君”酝酿新蓝图,要在火红的祝融文化里绘制出绿色文明的新篇章。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