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中原生活汇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专题策划
欢乐过节 健康相伴
家有学子 理财功课不可少
乡村旅游 渐成新宠
节日叠加 消费升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健康篇
欢乐过节 健康相伴

每年端午节,人们都会以插艾叶、挂香囊等传统习俗来避瘟驱毒、祈求身体安康。健康始终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记者了解到,端午前后,是肠胃疾病、中暑、传染病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建议大家在节日期间注意饮食健康,外出游玩要谨记预防夏季多发疾病,快乐过端午。

食用粽子有禁忌

端午节临近,美味的传统美食——粽子让人忍不住大快朵颐。不过,这种端午传统美食并非人人适宜食用。

“粽子中含有很多糯米,粘性大,不易消化,很容易引起肠胃不适。特别是老人和儿童等肠胃功能相对较弱的人群,如果过量进食,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或者出现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郑州市中医院脾胃科主任王昊提醒,另外,胃动力较差的人群或有肠胃疾病的人群也不能多吃,有糖尿病、胰腺炎等病史的市民则尽量不要食用,以免出现健康问题。

据介绍,糯米会刺激胃酸分泌过多,胃动力差以及患有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溃疡或严重胃炎的人群食用之后,会加重胃酸的分泌,导致烧心、反酸水等症状的发生,严重者,还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等,加重病情。专家认为,即使肠胃健康的人群,品尝粽子也应适可而止,每天两到三个为宜。过多进食不仅会加重胃肠负担,还可能出现腹泻等消化不良的情况。

现在,不少人还喜食美味香浓的肉粽。不过,有胰腺炎、慢性胆结石病史的患者要避免食用,因为肉类食物若过量摄入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王昊建议,食用粽子时,可搭配一些蔬菜、水果,增加纤维素的摄入促进消化。同时,节日期间用餐还要有节制,面对美食应有自制力。暴饮暴食、过多摄入冰冷食物、过量饮酒等行为极易伤及脾胃,导致食欲不振、腹泻、烧心等症状的出现。

节日游玩防中暑

端午节正值夏季,多地天气处于高温状态,长时间在外游玩、户外作业,很容易引起中暑。“进入夏季,因中暑前来就诊的患者逐日增多。”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董文生告诉记者,当气温处于32℃以上、空气湿度达到60%时,在外长时间被日光直射的人们容易出现中暑症状,其中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孕妇以及高血压、脑血管、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患者是中暑易发人群,建议大家在端午游玩期间,做好防暑。

记者采访了解,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中度中暑、重度中暑。先兆、轻度中暑病人,一般表现为大汗淋漓、乏力、头晕、心慌、胸闷或伴随有恶心呕吐症状,此时,在阴凉地方休息一会儿,喝点水,就可以缓解。中度中暑病人的情况则较为严重,通常表现为体温上升,达到38度左右,并伴随有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而重症中暑时,患者体内盐分损失厉害,出现热痉挛、浑身抽筋、热衰竭等症状,直接危及生命,死亡率很高。

“每年都有因中暑而死亡的患者,因此,做好防暑措施至关重要。” 董文生提醒市民,气温高尤其是闷热天气,要减少户外活动,出现轻度中暑征兆的时候,要尽快前往阴凉、通风好的地方休息,可以喝温开水、淡盐水缓解症状,或者吃西瓜等解暑水果,但不建议立马喝冷饮或使用冰块降温。一旦出现重度中暑症状,则要迅速前往医院进行救治。

注意卫生防疾病

随着端午节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蚊虫、病毒细菌等也开始活跃起来,各种传染病进入高发的季节。记者从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了解到,近期,流感、感冒、手足口病等门诊量激增,还有部分儿童因被蚊虫叮咬,出现过敏、红肿等皮肤病症状。

“按照端午习俗,挂艾草和香囊等芳香类的植物有一定的驱虫功效。不过,若要健康过节,还应注意家庭和个人卫生,避免病菌乘虚而入。”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三科主任李三景说,每年夏季高发的手足口病,其预防方法主要就是注意卫生。这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可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在此建议家长,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给儿童洗手,禁止食用生水、生冷食物,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每日对孩子的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降低传染几率。

如今,手足口病正值高发期,市民在注意孩子和家庭卫生的同时,也可通过自费打手足口病疫苗进行预防。据专家介绍,手足口病疫苗对接种者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接种疫苗后可预防90%以上的EV71相关手足口病,6个月到5岁的儿童适合接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