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中流击楫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传承根脉惠民生 文化建设添动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传承根脉惠民生 文化建设添动能
拜祖大典
文艺演出丰富市民生活
少林寺
嵩阳书院
新图书馆

正如一个人拥有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层次使他区别于众人而成为独特的“这一个”,一座城市的魅力也最终体现在这座城市文化面貌的丰富和深邃。郑州,一座拥有3600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新时代的高速发展道路上,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有效的文化建设,为自身的稳步发展贡献了坚实的“文化力量”!

公共文化建设惠“公”众

曾几何时,一场演出、一部电影在文化贫瘠之地都会引来“一票难求”的局面,如今,社区图书馆、文化中心遍地开花,“千场演出进基层”“绿色周末”“天中讲坛”等惠民文化活动形式多样,令市民目不暇接。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市又迎来了新一轮公共文化设施投资建设高潮:郑州西区规划建设的中央文化区(CCD),与东区中央商务区(CBD)遥相呼应,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位处中央文化区的奥体中心、文博艺术中心、市民活动中心、现代传媒中心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今年年底就将完工并投入使用,这是郑州市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公共文化事业方面投入最大的一次建设项目,“四个中心”项目地上总建筑面积约80.93万平方米,包括体育场、体育馆、博物馆、大剧院、科技馆、报业大厦等16个项目,区域一期投资约300亿元,可谓是给郑州市民献上的一份“厚礼”。

有了文化场馆,文化活动的开展更为便捷。郑州文化馆开办的“群星讲堂”“公益舞台”“公益展厅”“公益讲堂”,使特殊群体文化权益得到保障;邀请国家京剧院团来我市开展高雅艺术走基层活动,大型红色经典剧目《红灯记》成功演出,让市民可以近距离享受到高层次的表演艺术,促进了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发展。郑州市全民阅读活动开展15年来,已累计邀请全国及省内外文化名人、专家学者1000余人次,举办读书讲坛、读者见面会、签名售书会等各级、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万余场次,受益群众以千万计,来自公共文化的滋养和享受,已成为郑州市民文化生活中普遍而常见的收获。

文化遗产保护留住郑州根脉

一座城市,离开了文化就失去了灵魂。城市的文化根脉来自历史深处,它是城市的基因、灵魂和特质所在。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贺云翱曾表示,我们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能明白未来往何处去,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忘记初心、失去灵魂。而城市的文化根脉如何体现?在郑州,它化作历史街区、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老字号等物质文化遗产,民风民俗、各种节庆和特色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被人文化之后的自然遗产,自然地融入人们的生活……

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支持的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郑州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为了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郑州全面启动了“四个重点历史文化片区建设”和“生态保遗工程”,在国内率先启动了考古工作前置改革,印发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郑州市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

积极构建中原文化遗产传承体系,打造世界华人共同精神家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示范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在加快国有博物馆体系建设的同时,大力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建设,不断延续了城市文脉,促进了文化综合实力的有力提升,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省情和市情的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之路。

在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这里不仅有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览展示、制作表演,还有收藏培训、动手操作、产品自选服务等功能,集中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可谓广大市民了解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首选之地。与此同时,我市还利用文字、图片、音像、多媒体等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征集、抢救、整理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建立较为完善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档案和数据库。以生产性保护为抓手,大力推进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传承,加强对密玉、黄河澄泥砚、登封窑陶瓷等传统工艺技术的生产性保护,一方面坚持传统工艺流程的整体性和核心技艺的真实性,一方面秉承“承古以图新”的传承创新思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中焕发新活力。

文化产业为“郑中心”添新动能

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州,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无论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方特欢乐世界”还是电影迷们期待的“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无论是百看不厌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还是小朋友热衷的动漫“小樱桃”,郑州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的喜人态势,不仅为郑州乃至全国市民奉上了多样化的文化产品,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增添了新动能,还与郑州文化事业发展成为平衡的双翼,极大地丰富了郑州的文化面貌。

郑州文化产业最近的一次集体亮相,是在今年5月于深圳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以“文化+创意”为主题的郑州展馆处处彰显着“文化+”赋能新业态的特色和亮点,全面生动展示了新时代郑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成果。今年5月18日,郑州市举行2018年第三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商都历史文化片区、百年德化历史文化片区、二七华侨城、宋城·黄帝千古情项目等16个重大文化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606亿元。

目前郑州市文化企业数量达到1746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84家,营业收入超亿元文化企业138家,实现增加值28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3.56%,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8%。

2018年度,郑州市谋划推进了57个市县两级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达到1913亿元,本年度计划投资281亿元。在不久的将来,郑州文化产业项目遍地开花:二七区华侨城、新密市轩辕圣境黄帝故里文化产业园、新郑市宋城·黄帝千古情项目、中牟王潮歌“只有”河南主题乐园、极地海洋公园……可以想见,这些文化项目的落地开花,不仅为郑州百姓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娱乐休闲场所,身处全国交通枢纽的郑州,也将迎来更多外地游客的光临。

郑州是古老而厚重的,郑州也是年轻而具有活力的——在古老而厚重的历史文化滋养下,新时代郑州新的文艺精品、新的文化项目、新的文化产品,都将给予郑州新的力量,为郑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有力地提供文化支撑!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文 丁友明 李焱 唐强 宋晔 王秀清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