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9版:峥嵘岁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东区发展擎龙头 中原崛起如意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东区发展擎龙头 中原崛起如意城
“大玉米”成新地标
建设中的河南艺术中心(资料图片)
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初期
建设者 郭银生 摄
见证者 白海 摄

城市前进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奋斗的汗水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回首过去,规划建设郑东新区,是21世纪初河南省为拉大省会郑州城市框架、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进的标志性工程;惊叹发展,自2001年规划建设至2018年3月底,郑东新区建成区面积已超过140平方公里,辖区人口达142万人,由一张蓝图变成了一座集聚繁华与现代的新城。

新世纪初郑东新区应运而生

郑东新区的建设不仅是河南省顺应全国快速城镇化大势,推动全省城镇化进程的现实需要,更是拉大省会郑州城市框架、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标志性工程。

时光回到2000年前后,河南省的城镇化率排在全国倒数后两位,中国彼时的城镇化率不过30%,而河南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与全国水平相比还差上10个百分点左右。同年6月28日,时任河南省长的李克强在郑州市调研时指出:一定要增强郑州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全省城市化进程。三个月后,他提出要加快开发郑东新区,以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拉大城市框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0年12月20日,时任河南省长的李克强在省委六届十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以推动郑州市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强力开发郑州的新区建设为重点,提升郑州在全省的首位度,增强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发挥其区域性经济、信息、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的作用。

由此郑东新区应运而生,随后很长一段时间,抢抓机遇开发郑东新区成为全省、全市上下重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目标下,郑东新区不断提速,成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和优化经济环境的样板新城。

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大手笔

郑东新区被誉为河南新型城镇化的样本,其城市规划建设也一直被国内外业内专家津津乐道。

为了确保郑东新区的规划建设要高起点、大手笔,郑州实行国际招标,2001年8月,郑东新区开始对外征集方案。为此,郑州市与国家建设部专家联系,征集到了很多世界上最有名的设计单位,最终进入角逐的,除了黑川纪章设计事务所,还有澳大利亚COX集团、美国SASAKI公司、法国夏氏事务所、新加坡PWD集团以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2001年底,黑川纪章的概念规划方案获得以建设部总规划师陈晓丽为评审组长的国内外权威专家的多数投票,最终入围。

该方案引入了生态城市、共生城市、环形城市、新陈代谢城市、地域文化城市等先进理念。特别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确立了如意型的城市形态,打破了“千城一面”的城市格局,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

2002年7月,在世界建筑师联盟年会上,黑川纪章先生因郑东新区规划等作品获得首届“城市规划设计杰出奖”,这也是对郑东新区规划最好的褒奖。

东区之美,重在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让东区城市建设得以有序传承。更值得一提的是,郑东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确定后,郑州市人大常委会以地方立法形式对规划进行了确认,实现了城市规划法制化。在规划实施中,先后编制了百余项规划设计和控制规范,实现了城乡控制性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全覆盖,所有单体建筑方案必须从3家甲级设计单位方案中比选产生,确保了总规与专项规划、控规、城市设计、单体设计上下贯通,相互呼应,为郑东新区塑造国际化高品质城市风貌建设奠定了基础。

从郑东新区开建至今,虽历经了郑州市多任市委书记、市长的领导变更,但当年提出的“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思想,却是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的原则,也使郑东新区成为国内规划执行最充分、规划符合度最高的新区之一。

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2003年1月20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打下第一根桩,标志着郑东新区建设拉开帷幕,短短十多年间,郑东新区这座超前规划建设的现代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繁荣之城,已然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

郑东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以共建共享为目标,着力打造中原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样本,率先完成全域城镇化。2003年以来,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25亿元,建成通车道路574公里,完工桥梁93座,隧道5条11公里,同步推进水、电、气、暖、综合管廊等管线配套建设。先后实施了投资37亿元的北三环东延工程、投资45亿元的新时代广场地下交通工程,正在加快建设投资72亿元的白沙园区综合管廊、投资29亿元的科学大道等骨干工程。完善的基础设施,坚定了广大客商的投资信心,2003年以来,东区累计引进和完成投资4500亿元。

以人为本、共建共享,郑东新区围绕让拆迁群众“住的比过去好,生活的比过去好,最大程度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采取政府主导、公开政策、统一征迁、集中安置的阳光拆迁模式。2011年以来,顺利完成城市规划区内53个行政村95个自然村的拆迁工作,11万人实现就地城镇化。坚持速度与质量并重,按照“品质形象不低于商品房”的建设标准,投资714亿元,开工建设龙兴嘉苑等14个安置社区,总建筑面积达1700万平方米,已建成回迁近500万平方米,回迁群众约5.6万人,完成投资520亿元,速度和质量均居全市前列。

产城融合,郑东新区加快构建以金融业、大数据为主导,以总部经济、中介咨询、电子商务等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尤其是围绕建设国际化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快“引金入豫”,累计引进银行、证券、信托、期货等各类金融机构1200余家,3大政策性银行、5大国有银行、8家中原系金融机构、12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部入驻,驻区机构存款余额占全省七成以上,贷款余额占全省的2/3,保费收入占全省半数以上……

在省、市的坚强领导下,郑东新区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推进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建设,国际化城市形象日益彰显。我们有理由相信,郑东新区这座如意之城的发展活力必将持续迸发,人民群众幸福感必将不断提升,这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名片必将愈发亮丽。

本报记者 覃岩峰 文 宋晔 马健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