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0版:峥嵘岁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荥阳:“四城联创”助推城市美丽嬗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荥阳:“四城联创”助推城市美丽嬗变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荥阳市索河湿地公园完美呈现。
为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荥阳市百姓宣讲直通车将党的方针政策、发展成就送到农村,送进社区。
为打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攻坚战,荥阳市党员志愿者正在清洁家园。
“四城联创”助推美丽的荥阳滕飞向上。
为打好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攻坚战,荥阳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2018年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三连冠”;

2019年创成国家园林城市;

2020年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

2018年2月24日,荥阳召开“四城联创”暨生态建设工作动员会,提出以“国家卫生城市届满复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为抓手,将“四城联创”工作紧密地联结起来统筹发展,建立统一指挥的领导架构,构建同创共创的运行机制,着力营造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6月14日,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议在开封市举行,荥阳市荣获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工作先进县(市)称号,并与省内22个市县一起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2018—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统揽的“四城联创”助推生态建设、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生态建设、城市建设提质也为“四城联创”提供了有效支撑,助推城市的美丽嬗变。

“四城联创”: 新时代确立新目标

荥阳是紧临郑州市的县级市,作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西部核心区域,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连霍高速、绕城高速、310国道穿境而过;国家规划建设的四纵四横高速铁路中的石武高铁、郑西高铁在荥阳交会。四通八达、连接内外的全域路网为荥阳实现跨越发展打通了“任督二脉”。

受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牵引和辐射,荥阳在城市发展和规划中积极融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不断追求城市的内涵式、品质式发展,全力融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2017年,荥阳市完成生产总值70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885元、18940元。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走在省、郑州市前列,跃居2017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58位、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29位,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42位。2017年,荥阳城市建设开工项目128个,竣工项目46个,完成投资113亿元,城镇化率在51%以上,城市化建设为荥阳经济持续高速高效增长提供了60%以上的动能。

完善的基础设施,强力的经济支撑,为荥阳跨越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2007年获评国家卫生城市,2011年、2015年两次成功复审;2011年创成河南省文明城市,2013年、2016年连续两届通过复审,2018年又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17年8月份通过省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初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客观面对社会矛盾新变化、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如何在新起点上获得新提升?作为提升内涵、扩张外延,增强城市竞争力、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市民幸福感的重要载体和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得力举措、具体行动,“四城联创”被荥阳确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城市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

“开展‘四城联创’是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担当时代使命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型发展、增强发展后劲的有力抓手,是补齐城市短板、塑造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是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载体。”荥阳市委书记宋书杰说。

立足新时代,荥阳以“四城联创”这一高度集约节约的并联发展模式,持续深化、细化、优化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四城联创”:激发活力新举措

“四城联创”改善的是环境,提高的是品质,展示的是魅力,推动的是发展,涵盖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各个方面,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才能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效。

为此,荥阳专门成立了“四城联创”领导小组和“四个专项指挥部”,市委书记、市长等四个班子领导主动担当,率先垂范,担任组长和指挥部指挥长,抽调全市精兵强将投入“四城联创”工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管理高效、统筹联动”的创建工作体系,使“四城联创”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荥阳结合实际,科学制定了“时间表”“任务线”“路线图”。市长王效光在全市“四城联创”暨生态建设工作动员会上说,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目标任务,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坚持“创优势、增实力、补短板、能抓住”,突出项目带动、项目化推进,互动互促互融,共创共建共享,确保各项创建任务圆满完成:

——全力以赴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深化全民修身行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在提升城市“颜值”上下功夫,在提升城市“气质”上下功夫,在统筹城乡创建上下功夫;

——全力以赴打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攻坚战,重点开展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农贸市场整治,城中村、城乡接合部改造整治,交通秩序整治等七项整治工作,持续发力,全力迎检,确保水平不降、国家认可、群众认同,坚决守住国家卫生城市这项城市荣誉;

——全力以赴打好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攻坚战,高标准做好园林规划,大力实施绿化增绿、养绿、护绿“三项行动”,着力抓好重点市政项目,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工作;

——全力以赴打好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攻坚战,构筑城乡森林网络体系,巩固扩大森林惠民成果,不断创新完善管理机制,在全社会厚植生态文明理念,持续提升城乡承载能力。

2011年,荥阳市创成河南省文明城市,2013年、2016年又连续两届通过省文明城市届满重创。荥阳连续两年在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发言,2017年郑州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暨“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经验交流会在荥阳召开。创文工作从未止步。2018年,荥阳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开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新征程。

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多元与多变,为社会注入强大活力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价值理念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冲击。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早在2015年4月,荥阳率先在全市启动“修身行善,明礼守法”全民行动,在社会各个阶层广泛开展公民素质提升工程、干部尚德养廉工程、文明创建推进工程、美德少年培育工程、法治城市促进工程、诚信体系建设工程、和美环境营造工程、优秀文化传承工程、志愿服务普及工程、全民慈善工程等十大配套工程。

荥阳投资500多万元建成精神文明建设展馆——文苑,精心打造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游园、广场300多个,设置公益广告2.3万多处;建成市文博中心、广电大楼、特色文化展馆8个,乡镇固定舞台13个,国家一级文化馆、图书馆各1个,郑州市县级首家美术馆、智慧图书馆各1个,为群众打造了15分钟的“文化圈”;在全市机关单位、乡村社区设立道德讲堂460多个,组织“唱响新荥阳”歌曲、广场舞比赛50多场次,举办“知荥天下”“国学进万家”“沐浴经典”等公益活动100多期,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滋养群众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夯实城市文明基础。

在新一轮创建中,荥阳将继续深化“修身行善,明礼守法”全民行动,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把创文攻坚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面融合,整改“看得见”的问题,提升“想得到”的短板,填补“有可能”的弱项,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主动权,以更大力度推动各项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提升、新跨越。强力推进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城乡建设提升工程、社会秩序提升工程、社会事业提升工程、公共服务提升工程等“五大”提升工程,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提升市民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升华城市文化底蕴,凝聚城市发展之魂,进一步提升城市“气质”。

“国家卫生城市”是荥阳一张熠熠发光的金色招牌。荥阳自1997年开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十年“磨剑”,2007年,荥阳首次被全国爱卫会评为全国卫生城市;2011年、2015年,荥阳又两次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继续保持文明城市称号。20年的创卫路,让荥阳一扫过去脏乱差的顽疾,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推窗就能见绿,出门就能进园,是广大市民群众的心之所向,也是城市提质发展的生态保障。荥阳依托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把创建工作与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管理、强化环境保护、生态廊道建设等工作相结合统筹推进,生态建设快速推进。投资48亿元实施“水域靓城”项目,以索河整治为主导,对枯河、汜河及大中型水库等全市水系进行高标准、全方位规划建设,积极配合推进牛口峪引黄、西水东引等引水工程,开发沿黄生态湿地景观带和滨水湿地游园,建成5公里长、4500亩的索河湿地公园,建成1000亩的索滨景观公园,建成518亩的南水北调滨河公园;规划新造林10万亩,规划森林抚育工程6万亩,为中心城区提供绿色生态屏障,构建了绿色生态系统,激发了城市发展活力,绿色发展方式、生活方式成为荥阳社会发展的新常态。

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统揽,以一城带三城,荥阳持续推进“四城联创”向纵深迈进。如今,漫步荥阳街头,老旧社区、背街小巷整饬一新,河湖湿地、绿树红花常伴左右,游园广场、文化场馆遍地开花……“四城联创”不仅仅代表着四项城市荣誉,更是对城市实力的深刻诠释,成为一张张蕴含着发展机遇的城市新名片。

“四城联创”:创新民本新载体

“四城联创”是进一步保障改善民生、增强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的现实需要。推进“四城联创”,就要找准群众需求和创建工作的契合点,从群众关心的衣食住行等细节入手,想办法,出实招、办实事,不断增加民生福祉。

城市提质发展作为群众的迫切需求,是城市宜居水平的体现,也是“四城联创”的应有之义。为此,荥阳把“四城联创”与百城提质工作紧密结合,突出项目带动,狠抓要素保障,系统提升城乡承载能力和建设品质。

去年以来,荥阳围绕“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试点县市前十名”目标,以城市“双修”为切入点,提出了“四城联创”的战略部署,与城市提质工程同步推进,着力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科学统筹“新老城区、地上地下、硬件软件、宜业宜居”四个关系,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以文化城”对推进“四城联创”具有举纲持领的带动作用。荥阳充分利用荥阳深厚的文化底蕴,放大“中国象棋文化之乡、中国嫘祖文化之乡、中国诗词之乡”的优势,打好“文化牌”,以荥阳县衙保护修复工程为依托,辐射奎星楼、董天知故居、韩凤楼旧居等文物点,加快推进老城区改造步伐,打造荥阳老城文化片区;以京城古城址为依托,提升京襄城遗址公园、兴国寺生态公园,建设荥阳郑氏、郑国生态文化公园;以汉霸二王城遗址为依托,挖掘象棋文化、楚汉文化,打造荥阳楚河汉界文化产业园;以荥阳历史名人为依托,提升李商隐公园、刘禹锡公园、成功广场,以荥阳市美术馆为核心,打造唐风一条街,以文化展现荥阳特色,以文化展示荥阳内涵,以文化提升荥阳软实力。

近年来,四城创建工作累计投入资金近300亿元,仅今年以来全市已投资20亿元,启动老城区提质改造、人民广场改造和文博广场建设;打造塔山森林公园、沿黄生态景观带、牛口峪黄河湿地公园、浮戏山森林健康养生园等生态项目;实施供气、通信、电力管网入地改造等工程;完成城区道路18公里92万平方米生态廊道建设;开工建设7个重大交通项目;实施“厕所革命”,新建、改造城区公厕12座;新增公共停车位2000个;新建、改建中小学8所、幼儿园7所;规划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50个、智慧书吧2个。

城市需要市容市貌的“外在美”,也离不开人文品质的“内在美”。荥阳的美是从内而外的,通过“内在美”提升品位,增强魅力,促进“外在美”; 通过“外在美”优化环境、陶冶百姓,强化“内在美”。

通过“四城联创”的开展,城市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不仅使城市环境更美了、内涵更深了、品质更高了,还让广大人民的生活更便利了、心情更舒畅了、幸福感更强了,不断增强对外吸引力和对内凝聚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市69万群众。

“四城联创”:凝聚发展新动能

一个城市管理越精细城市越有亲和力;文化越繁荣城市越有记忆力;生态越健全城市越有生命力;经济越发达城市越有凝聚力。

荥阳不仅拥有璀璨的历史文化、适宜人居的靓丽环境,更重要的是荥阳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健全。工业门类占据了工业39个行业中的31个,涵盖了农副产品加工、服装轻纺、医药化工、装备制造等各个大类,是颇具名气的中国阀门之乡、中国建筑机械之乡。为此,荥阳以开展“四城联创”为载体,按照“优化城市环境、加快产城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的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动能培育,实现以城兴产、以城兴业。

紧抓中原经济区轨道交通装备造修基地落户荥阳的重要机遇,近年来,荥阳以郑州中车公司为产业龙头,积极拉动下游产业链,鼓励相关企业在中车郑州基地周边投资建设配套基地。随着“荥阳造”郑州地铁1号线二期首列地铁去年12月30日下线,荥阳轨道装备产业具备车体、涂装、组装、静调、动调等系统制造能力,加上明泰、思维列控、中原利达、中车高科园等企业形成产业链条,荥阳先进制造业核心产业链加快成型、支柱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集聚进程不断加快。

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不断壮大的同时,荥阳还以新材料产业园为主要载体,扩大石墨烯和碳纤维材料等新材料产业规模,打造千亿级新材料基地。郑州华晶金刚石一期13万平方米建成投用,二期11万平方米正在紧张建设施工。在中原智谷成立的郑州新世纪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石墨烯研发工艺申请国际专利,年产50吨生产线目前正在安装设备。2017年谋划实施重大产业项目77个,完成投资157亿元,62个项目实现开复工,26个项目竣工投产、投入使用。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完成增加值182亿元、增长7.7%。

一个城市要实现人才、资本、技术高效集聚,就必须要有完善的功能配置、良好的基础设施,吸引人才和资本的产业,更要有能容纳各方人才创业的容量和度量。为进一步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加速孕育的产业变革,适应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实现人才、资本、技术高效集聚,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轨、动能转换加速推进,荥阳借力“智汇郑州”人才工程的东风,通过创新人才服务模式,积极落实各类人才优惠政策,优化生活配套服务和创新创业环境,开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建立“一体化服务,一站式受理”的人才服务窗口,积极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吸引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高科技项目在荥阳集聚,实现新突破、释放新活力,让人才创业、科技创新成为推动荥阳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新标杆,为荥阳全面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通过深入开展“四城联创”,荥阳不断累积沉淀优质的城市文明和对外形象、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环境质量,并不断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要素,成为吸引更多优势产业和高端人才的“优质资源”。吸引产业发展的洼地效应已经具备,承接郑州产业转移的载体已经健全,吸引人才的创业环境正在持续优化。

在“四城联创”的强力带动下,一幅“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人和”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为“打造郑西新城、建设和美荥阳”,实现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快速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生态基础。

史治国 任学军 蒋士勋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