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改革成效明显
领会实质抓贯彻 敢于担当抓落实
上街区创新考核方式营造比拼氛围
上半年安全生产目标 责任考核明日起开始
郑东新区通报上周 “三好十差”工地
高标准打造食品安全城 让百姓吃得放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标准打造食品安全城 让百姓吃得放心
——郑州市推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纪实

(上接一版)

郑州现有小作坊1570多家,涉及18个类别、200多个品种。从2017年6月开始,该局在国家和河南省没有出台三小条例,没有类似技术规范的情况下,不等不靠,靠前作为,积极组织技术专家先后制订出台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通用技术规范》和非发酵豆制品、食用植物油、坚果炒货、粮食加工品、淀粉制品、糕点、小麦粉7类小作坊的专项技术规范,明确食品小作坊应具备的8个必备条件、7项必备制度,并在新密进行试点,投入6199.78万元,升级改造219家小作坊,利用二维码和“一票通”实施监管。

升级改造,核心是功能分区。小作坊大都没有功能分区,生食、熟食在一个地方加工,极易对食品造成污染。食药监管人员深入一线,现场拉皮尺测量,画工程设计图,并随时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以使其达到小作坊专项技术规范标准。改造后,小作坊食品安全风险把控不亚于大企业,产量提升,淡季不停,销量畅通,订单激增,小作坊商家对食药监管人员感激不已。

经过半年探索,成效显著。2017年11月,郑州市政府在新密召开全市食品加工生产小作坊规范化建设暨专项整治工作现场会。从此,小作坊治理整顿工作在郑州全面铺开,并要求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工作。

治理整顿过程中,该局要求各个县(市)区要写好三篇文章:一是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写好锦上添花篇;二是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写好雪中送炭篇;三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写好传承创新篇。

如今,郑州经验已赢得全省瞩目。2018年7月3日,河南省食品小作坊治理工作现场会在郑州新密召开,全省推广此经验,助力小作坊合法化,展现出“大作为”。

把源头 控风险

“一码”实现全程追溯

市民买菜,在摊位前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看到这批菜产地、食品安全监测报告、经营商家信息,轻松实现“来源可溯”……目前,在我市毛庄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一码溯源”已成现实。这是郑州市食药监局在农产品全程追溯、把控风险方面取得的亮眼成果。

郑州市是中部地区食品流通大市,有流通环节食品经营单位8.3万家,其中, 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8家。著名的万邦市场、中原四季物流港、毛庄市场等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辐射了中部地区乃至大半个中国。

体量如此之大,如何才能高效管控?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监管已然落后,只有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准确高效全程追溯才能管住源头,把控风险。

但农产品溯源犹如“雄关漫道”,并非易事。长年以来,溯源是靠索证(监管部门发放的许可证照)、索票(交易票据)来实现。批发市场大多凌晨开市,买卖双方忙于交易,很难做到每笔交易都及时记录并出具票据,怎么办?郑州市食药监局指导开发了“溯本通”食品追溯系统,一个二维码就能轻松解决这一难题。

来源二维码,可实现“来源可溯”。其信息在进场时输入,在店面醒目位置放置。手机一扫,就能看到该商户的经营信息、所经营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合格的报告、所经营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等信息。来此销售食用农产品者,如合格,可随时进场;无合格报告者现场接受检验检测,检测合格,可获合格报告再进入;检测不合格,就地销毁。

交易二维码,可实现“去向可查”。每个商户手里有一个像POS机一样的手持交易机。买家如果刷卡或扫码支付,在付款后,此机会打印出一张电子小票。票上自动生成一个交易二维码,里面包含了交易双方的信息和前文提到的“来源”二维码里包含的所有信息。万一这批产品出了问题,就能通过交易信息查到买家,实现“去向可追”。

该系统首先在郑州市惠济区的毛庄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试用,效果良好。2018年5月,郑州市政府在毛庄召开郑州市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市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现场会,要求全市推广此经验,三年内全域覆盖。

创新招 激活力

倒逼企业自查自律

食品安全问题,是靠政府监管还是企业自律?我国的食品安全法第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可见,在监管实践中,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由于我市食品安全工作量大面广,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仅从政府层面加强监管是远远不够的,落实企业责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和基础。

那么,如何让食品经营者心悦诚服地承担起主体责任?郑州市食药监局不搞说教、灌输,而是创造性地把“比学赶帮”引进监管机制,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一方面,针对大型商超,开展公开评价。郑州市有全省较多的大型商场超市知名品牌——品牌有20家,连锁店有60家,销售量、影响力巨大,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在短时间内调动这些大型商超的积极性,全力履行主体责任呢?

郑州市食药监局经一番深思熟虑后,推出一个能四两拨千斤的妙招——“大型商场超市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公开评价活动”,让所有品牌都参与评价,上场比拼一番,结果全部公开,并及时告知其总部。此举属全省首例,获省局领导批示并提议全省学习。

为不输给同行,各大商场超市在公开评价活动开展前后自觉查找隐患,堵塞漏洞,更新设备、设施,保障食品安全,家乐福、永辉、丹尼斯、华润万家、大润发、世纪联华等商超纷纷加大投入,少则300万元,多则1200万元,进行查漏补缺、改造升级。

2017年6月底和12月底,郑州市食药监局分别从市区这20个大型商场超市品牌的60家连锁店中随机抽取9家、12家店,进行为期4天的公开测评及抽样检验,按分值排序公示评价结果。

为确保评比公平,评比方式有监督检查、公开测评和抽样检验。为树立基层监管部门权威,留出其中5分交给他们依企业日常监管情况打分。抽样中,郑州市食药监局委托权威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依法采集各类检查检测数据,确保批次、数量、种类相同。

两次公开评价结果公布后,郑州市食药监局要求,优秀的门店持续保持,存在问题的门店及时进行整改,并将评比结果通报各参评企业总部,帮先进扬名,促后进警醒。这大大增强了大型商超自觉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意识。

另一方面,针对食品生产企业,提倡落实主体责任“三要”。主体责任,要知道,要承诺,要践行。这是郑州市食药监局对企业提出并力倡的主体责任“三要”。

为此,郑州市食药监局联合公安机关在多处发放悬挂《食安主体责任告知书》,以广而告知;2017年8月22日,召开“全省万人万企‘响应、承诺、践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大会,全市330家大中型骨干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部分食品加工小作坊、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的代表800多人参加。食品生产企业发出倡议,郑重承诺,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并成立 “行业诚信联盟”,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自查自纠是落实主体责任的晴雨表。2017年的数据显示,郑州市食品生产企业自查1389次,共查出问题2653处,全部及时整改。数据表明,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自查自纠渐成常态。

建亮点 抓提升

线上培训从业人员

食品安全,要求每个从业者都要知晓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抓好食品生产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岗位,确保生产经营过程符合安全卫生标准。

但整个郑州市食品生产、流通、餐馆从业者逾百万人,人数众多,文化水平高低不一,且都忙于生意。学习,难以抽出整块时间;培训,更是难以集中起来。

郑州市食药监局经过大量调研发现,移动互联网是当下时尚。人们无论再忙,总有时间刷手机。何不因势利导,把培训植入移动互联网?

基于这一考虑,该局开发了在线学习考核软件“食证通”APP,让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免费下载后,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接受培训,累计学习40个课时后,还有机会考取“食品安全员电子证”。此法一举化解了培训难题,在河南尚属首例。

“食证通”APP从2016年8月24日投入使用以来,郑州市注册学习人数28899人,通过考核人数为3289人。仅今年上半年,该市利用“食证通”APP,对经营者、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考核4996户,公布考核情况3652户。

通过手机在线培训后,食品从业者大呼长知识,监管人员也觉得沟通执法更顺畅了。此举,为全市食品安全水平的持续提高提供了知识保障。

求创新 严监管

“明厨亮灶”筑牢防线

餐桌是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管好餐桌安全,让百姓吃得放心,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郑州市餐饮服务单位3.4万家,而餐饮监管人员有限,怎么管?郑州市食药监局决定,紧盯厨房,随时监管;不但让监管人员监管,还要通过互联网,让全社会都来监督。该局雷厉风行,在全省率先启动“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建设, 对“厨房重地”不再是“闲人免进”,而是敞开了让顾客监督,每个人都扮演好餐桌保卫者的角色,社会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这个系统通过安装在厨房、操作间、洗消间、库房等地的监控摄像探头,对厨房关键环节全天候监控,并把监控内容通过互联网即时传输。人们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便可观看厨房卫生状况、厨师操作情况、食品制作过程、餐具洗消情况、食材贮存情况,也可查阅该店的营业执照、从业人员的健康证、食材的索证索票情况、餐厨垃圾处理情况等。涉及食品安全的信息,一应俱全。无须到现场,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轻松知晓。有了这个系统,厨师们在众目睽睽之下操作,必然更自律,做出安全菜品;监管人员也能大大提高监管效率,真正实现机器换人,机器代人。

学生餐饮安全也尤其重要。郑州市投入1100万元,为全市900余家学校食堂免费安装 “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全市所有学校食堂将在今年8月底前安装完成;全市所有幼儿园也将开展“护苗行动”,于今年12月底前全部安装到位。

截至目前,郑州市已有5621家餐饮单位实现了“互联网+明厨亮灶”。下一步,该市还将在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地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

2018年底前, 25条餐饮服务示范街将在郑州陆续建成,成为全市餐饮的新标杆,带动全市餐饮业健康发展。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郑州市食药监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收获了沉甸甸的创建硕果。

创建以来,郑州未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守住了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底线。

2016年、2017年,权威部门开展的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群众对创城知晓率、支持率的社会调查显示,综合满意度持续提升,分别为69.52%、74.49%。

今年4月下旬,国务院食安办委托河南省政府食安办派出评估组,评估郑州创城中期绩效,最终评定郑州市“创建工作成效明显,以较为优异成绩通过了中期评估,评估档次为A。”

一串串坚实的足迹,一份份优异的成绩,是郑州市食药监人对人民的承诺,是守护食品安全的责任担当。监管责任系民生,创建路上,郑州市食药监局将不忘初心,继续创新求变,乘势高飞。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