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母亲的巴掌
改革开放国强盛 圆梦复兴党圣明(书法) 韩湘人
米芾嵩山避暑
玉米(外一首)
故土(国画) 李 振
《文人谈》 深入探寻文人的内心独白
夜听蚊雷晓听鸦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母爱深沉
母亲的巴掌

♣ 刘瑞菊

母亲今年80岁了,在坐落于绿博园附近的安置社区里安享晚年。每逢周末是母亲最高兴的日子,孙男娣女纷至沓来,嬉闹身旁,其乐融融。母亲年轻时性格急躁,到现在仍然是大家庭的“家长”,无论她说什么,我们都会哄老太太高兴。

母亲养育我们兄妹五个,还要赡养爷爷和姥姥。上世纪70年代,除了大姐辍学帮家里挣工分外,我们姊妹四人都在上学。为了凑够春节后开学要交的学费,腊月初,父母就开始走街串户卖自留地的甘蔗了。他们拉着满满一架子车甘蔗一走就是三四天,边卖边打听哪个村要演电影,晚上就在电影场里一棵一角、五分地卖。卖完后回到家,将墙边存放得好好的甘蔗装好车再拉出去卖。那码在墙边的碧青的甘蔗一定很脆甜,但我们一棵都舍不得动 ,那是我们的学费来源。到了春节后开学的日子,我们就攥着一把沾着尘土和汗味的硬币去学校报到,看着老师一分两分数钱时头上沁出的细密汗珠,我们总是难为情地低下头。

迫于生存的压力和沉重的负担,那一代农村父母对子女的管教大多粗暴而武断,母亲更是性子急、干活快、处事果断,再加上我家还是受人歧视的富农成分,脸上更难有笑容。自打记事起,母亲留给我们的印象除了严厉还是严厉。我们入学以前就要背唐诗宋词,认字算数。入学后,也都保持着班上优异的成绩。干农活时,她也只是稍加指点,由我们独立完成,完成不好的后果同样是暴风骤雨式的体罚,或许她对子女的爱已全部溶化到严厉中了。我们五个从小就懂事勤快,努力学习,说实话是怕母亲随时都会爆发的麦秸火脾气和随时都有可能落下来的巴掌。

出于对母亲的敬畏,小时候我们从未和母亲有过亲昵的谈心,也无法想象出她和蔼可亲的样子,撒娇两个字只能在书本里读到,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我们每天都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一点小事受到母亲的惩罚。由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缺乏双向的深层次沟通,我们的喜怒哀乐都在姊妹五个中分享和倾诉,甚至在我们内心深处,都埋藏了太多的委屈,以至于我对自己两次被迫中断学业的经历多年不能释怀,二姐婚后多年仍不能原谅父母当年让她高中退学的决定。1990年9月,我考上大学要去学校报到那天,别的学生离别父母一步三回头,泪水涟涟,突然远离父母的现实让他们一时难以适应;而我由于长期的精神压抑和特殊年龄阶段的逆反心理,却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离开母亲的视线,摆脱母亲的巴掌了!

长久的生活磨炼,自立自强的观念早已镌刻在内心深处。大学时光我的座右铭是: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汉。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尽情遨游,是一种酣畅淋漓的幸福和痛快,每学期我都是一等奖学金获得者。我还去当家教,为自己挣生活费。冬夜,从装有暖气的学生家骑着车子出来,迎着逼进肺腑的寒风和打在脸上的雪花,突然想起了母亲和父亲去卖甘蔗的日日夜夜,他们是不是也冻得无处栖身?那一刻,我仿佛突然长大了,体会到父母在贫苦的年代里同时供应四个学生的艰难和坚强,体会到了父母在生活无以为继四处借粮时的窘迫,体会到了父母在歧视富农成分的环境中想让知识改变孩子命运的抗争,体会到了父母因无力凑齐子女学费决定让女儿退学时的痛苦和无奈!

以后的工作中也常遇到挫折和困惑,但都能以自己的毅力、忍让使许多困难得以顺利化解,母亲面对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言传身教早已流淌在自己的血液里。后来我们几个都陆陆续续地在不同岗位上工作,虽然普通平凡,但是敬业认真,可以说和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母亲和农村许许多多平凡的母亲一样,赡养老人,教育子女,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家庭,用自己并不宽大的肩膀扛起了生活中所有的苦涩和艰难,为子女头顶撑起一片成长的天空。在一步步经历了为人女、为人妻、为人儿媳、为人母的各种角色后,我的性格已更加柔韧细腻,更觉得父母安康是世间最幸福的事和最大的荣耀。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有归途。将来即使我们满头华发、满脸皱纹,只要父母幸福安康,我们就仍然是孩子,心里总充盈着世间最温暖的亲情。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