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争创一流营商环境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1/2018-08/20/05/2018082005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瞄准六大重点持续发力 加快建设营商环境新高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瞄准六大重点持续发力 加快建设营商环境新高地

昨日,郑州市建设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上传来消息,《关于加快建设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出台,我市将全面加强政务、商务、市场、人文、法治、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制度成本低、商务成本低,投资环境优、政务服务优、公共服务优、法治化程度高的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郑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再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目标

将郑州建设成为中部一流的营商环境新高地

我市将研究建立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开展对标提升专项行动,通过精准施策、持续发力,推动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不动产登记等10项评价指标求突破、争一流。

2018年,力争实现全市营商环境水平较大提升,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成为国内营商环境“排头兵”;新增市场主体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营商环境满意度逐步提高到95%以上。

2020年,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营商环境市场更加开放、更有效率、更富活力,各领域营商环境便利度全面进入国内先进行列,跨境贸易、开办企业等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郑州建设成为国际接轨、国内领先、中部一流的营商环境新高地。

任务

六大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打造优良营商环境

郑州将全面对标学习先进城市,聚焦企业和群众所盼所需,以政务、商务、市场、人文、法治、城市等六个环境为重点,对我市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进行优化提升,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

关键词:政务

全面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率,全面推行行政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投资项目“容缺办理”机制。2018年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4天以内、简易注销2天以内,力争2019年企业开办时限3天以内、简易注销即来即办,自贸区郑州片区2018年底前探索实行制造业项目一天办结注册、简易注销即来即办。

全面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构建全市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消防、人防等部门联合开展“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并联评价”,评估评审时限缩短50%以上。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健全完善一口受理等机制,以再造流程压时限;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强力推进审批服务事项“十统一”。2018年全市90%以上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确保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120个工作日内;2019年,企业办税时间再压缩一半以上,投资项目审批办理时限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共享建设,完善市县两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构建动态更新、共享校核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实现“一次采集、一库管理、动态更新、多方共享、即调即用”。建成网上政务服务CA互认平台、电子印章管理平台,实现认证证书和电子印章的互信互认。全面整合各级政府政务服务热线,形成统一的政务服务咨询、投诉举报处置体系。

全面推进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设。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健全正向激励、考核评价、容错纠错等机制,完善“企业直通车”制度、干部直接联系企业制度。

关键词:人文

定期发布社会信用“红黑榜”

健全诚信守信社会环境,加快“信用郑州”建设,以政府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积极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建成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体系,推动跨部门、行业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完善各类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实现信用评价应用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全覆盖,定期发布社会信用“红黑榜”,积极探索完善信用修复机制。

塑造开放包容城市文化,深入实施《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推进志愿郑州、诚信郑州建设,持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深度挖掘深厚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打造一批展示郑州国际风范、文化特色、人文风貌的交流场所和城市文化地标,增强商都文化品牌知名度吸附力。

关键词:商务

着力降低物流、通关、用能、用人、融资成本

着力降低物流成本,完善中心城区“井+双环”快速路网系统,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郑州”,推动各类交通工具“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让群众出行更便捷、成本更低廉。科学合理确定新建高速公路收费标准,优化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分配的方式,完善差异化收费政策,延续高速公路通衢卡电子支付用户通行费优惠政策,降低高速公路物流运输费用。全面规范机场、铁路经营性收费,除法定收费项目外,禁止限定经营、强制服务、强行收费行为。

着力降低通关成本,提升电子口岸平台通关、物流、结算、支付等应用功能,实施“单一窗口”免费申报制度。2018年外贸进口和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5小时和0.4小时,2019年“单一窗口”报关报检业务覆盖率达到100%。

着力降低用能成本,以方便企业获得水电气暖为重点,建立水电气暖企业服务公示制和承诺制,推动报建审批全程和收费标准公开化、透明化。建立优化市场主体接入水电气暖审批“绿色通道”,力争2018年电力用户办电时间压缩一半以上、2019年压缩2/3,探索小微企业低压用电实行零跑腿、零审批、零成本的“三零服务”;2019年水气暖用户报装时间压缩至20、15、15个工作日以内。

着力降低用人成本,落实好各项社保缓缴降费政策,合理调控最低工资标准。2018年完成市级“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2020年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规范化服务平台全覆盖,劳动仲裁结案率和调解成功率达93%以上。深入推进“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完善高层次人才住房、医疗、户籍、配偶安置、出入境等配套服务政策,推进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政策和通关便利措施落实。到2020年,聚集100名国内外顶尖人才,每年吸引20万名高校毕业生在郑创新创业。

着力降低融资成本,2018~2020年,进一步压缩贷款办理时限和综合成本,持续实现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目标。建立金融案件审理“绿色通道”,加大对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权益保护,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关键词:法治

压缩商事合同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和执行判决时间

健全完善法治体系,尽快建立符合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发展趋势和改革创新要求的法规体系。鼓励支持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先行先试,开展对接国际通行规则的立法探索,建立区内外有机衔接机制,及时将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制度按照立法程序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或规章。

健全产权保护工作机制,依法查处一批典型性侵犯产权违法犯罪案件,依法集中公布一批典型性案件。加快中国郑州(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和郑州市知识产权法庭建设,提高企业专利快速获权能力、品牌建设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健全涉企执法制度体系,进一步压缩行政处罚裁量空间,严格规范裁量权行使,杜绝随意执法、扰民执法现象。深化服务型行政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健全商事纠纷解决机制。2018年,商事合同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和执行判决时间均控制在180天以内。2019~2020年,在法定时限内,商事合同案件审理周期和执行判决时间进一步压缩,法院强制执行合同成本明显降低。

关键词:市场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放宽市场准入机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按照“非禁即入”要求,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一律允许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凡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一律向民间资本开放;凡影响民间资本公开进入和竞争的各种障碍,一律予以清除,努力让各类市场主体在郑州竞争发展同门槛、同规则、同待遇。

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健全“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完善政府部门及跨部门联合监管平台,市场监管部门行政执法检查事项双随机抽查力争实现全覆盖,市场主体抽查结果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公示率达100%。

规范发展中介服务,加快形成市场开放、竞争有序、执业规范、收费合理、服务高效的中介服务市场秩序。依法依规对中介服务及收费清单实行动态管理,规范中介服务收费,严禁垄断、联合抬价等行为,坚决取缔依托行政机关提供强制服务、收取高额费用的“红顶中介”。加强中介服务“限时、限费”管理。

支持“双创”平台载体建设,高标准建设中原科创谷、郑开“双创”走廊,吸引一批世界一流科研院所、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在郑设立研发中心、中试基地。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和创新创业综合体。支持郑州大学等在郑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组建国内外一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

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继续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到2020年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5%,知识产权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达到65%左右。

激活非公经济活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关键词:城市

确保明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幅提升

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城市,扎实推进城市“双修”,重点建设“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构建形成“三圈、二带、九水、三十一廊”网络化生态格局,通过增水、增绿、增湿三大行动,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环境,有效提升市场主体和群众的舒适度宜居度。2019年6月底,确保完成郑州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目标任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幅提升,市区主城区达到或超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各项指标要求。

提升城市服务品质,全面提升住房、教育、医疗、康养等服务品质,促进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优质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实施国际化社区发展规划,规划建设若干具有郑州特色、国际视野、开放包容的国际化社区。加快人才公寓等租赁住房建设,探索推进租购并举,努力让市场主体和群众住有所居。

增强基础设施承载力,统筹地下地上空间利用,加大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及综合管廊建设,实施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进一步加大市场外迁步伐,加快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健全完善三级三类便民服务中心,打造形成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各类市场主体生活得更舒心、更有保障。

保障

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全力做好营商环境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联席会议机制,由市委副书记、市委秘书长和常务副市长为召集人,相关市领导为副召集人,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研究解决存在问题。联席会议下设综合协调组、政策衔接组、督查考核组、新闻宣传组等功能组,联动做好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协调、督导、宣传、考评等日常工作,按照“团队专班化、任务清单化、督查定期化、考评常态化”的模式推进实施。

建立我市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明确评价机制和考核办法。加强督导考核,引进第三方评估,强化对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开发区的综合衡量和定期排名,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绩效考核范围。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对工作落实到位、积极作为的先进典型,在全市通报表彰;对政策落实不力、破坏营商环境或影响行动落实的人和事,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曝光;对吃拿卡要、违法乱纪等负面典型,按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党纪政务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郑报融媒记者 董艳竹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