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街道春秋
守岁诗(书法) 崔向前
歌唱秋天
改衣之趣
“我与改革开放40年”征文启事
终日看山不厌山(国画) 田占峰
母亲的荷塘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母亲的荷塘

♣ 潘新日

我想,何不把这些莲蓬早早地摘下来,拿到街上去卖,也好换些钱花,免得村子里那些孩子们天天祸害。母亲不依,反倒教训了我一顿,她种这些荷可不是为了钱,图的就是让大家吃起来方便。看到母亲很开心的样子,自然也由着母亲的心愿,只是便宜了那群小子了。

燕林大清早就下到荷塘里采莲蓬,他小子贼刁,专挑又嫩又饱的莲蓬剥着吃,我起来时,他已掐了一大把,头顶着荷叶,正坐在塘埂上剥莲蓬,见我冲他走过来,抓起地上的莲蓬就逃,头顶上的荷叶掉下来也全然不顾。我没有追他,眼瞅着他逃到家里关上了门。我心里好笑,但没有笑出来,我想起母亲的话,觉得那小子真是口福不浅。

大嘴最爱和我一块采莲蓬,他不像燕林,总是偷偷地单独去采,这样说,觉得大嘴到底还是光明正大的,最起码每次去摘,都是经过我允许的。我们也喜欢采很多莲蓬分给小伙伴们吃,大家一块儿吃,味道格外甜。

其实,采莲蓬还是很费劲的,要下到水里,淤泥也很深,但为了口中美味,谁还管那么多,不论水有多凉,只管下到水中央。有次,我的脚丫下面踩到了一个又光又滑的圆圆的东西,我喊来大嘴,他顺着我的脚摸下去,竟然是一个二斤多的大老鳖,我们十分兴奋,决定拿回去作下饭菜。母亲说,这东西有灵性,吃了它多残忍啊,还是放生吧!我们便把那只老鳖又放回到池塘里,母亲还对那只老鳖说,吓着你了吧?快点找到你的家。

听村里人说,母亲的荷塘是她一嫁过来就种下的,闹饥荒那阵子,别的村子饿死了好多人,我们村子就是因为有了莲蓬和藕,才保住了很多人的命,大家伙感恩于这片荷塘,即便遇到天旱,水再金贵,也要给母亲的荷塘留足够的水,让它们开花结果。在大伙心里,母亲的荷塘已经不是她自己的了,是大家伙公用的。谁家没了菜,下到塘里捊几根藕上来一切,全家老少都有了下饭菜,方便得不得了。

城里的知青刚来时,不了解村里的情况,想吃又不敢采,就问我母亲,荷塘是生产队的吗?母亲没说是,也没说不是,就让他摘着吃,谁知那孩子吃着、吃着就哭了,弄得母亲手足无措。好久那知青才说出实情,他小时候母亲带他去乡下大舅家省亲,在湖边看到许多莲蓬,他闹着要吃,母亲就下到湖里采,谁知刚下到湖里,她的羊角风就犯了,待他喊来人,母亲已经走得很远很远,再也没有回来……

那时间,母亲总不忘让我送莲蓬给那位知青,说是知青,年纪也就比我长四五岁,最多是半大孩子,口琴吹得不错,我不懂音乐,但总觉得好听,就静静地听他吹。燕林说,他看见小知青时常抹眼泪,我想他肯定想家了。

知青文代表是文化人,懂得荷之高洁,会做去火的荷叶茶,会背《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是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因此,很早我就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大嘴吃过文代表熬的莲籽粥,放了白糖,又甜又好吃,说完,还用舌尖舔了一下嘴角,馋得我口水都流出来了。多年以后,我还是亲手熬了一次莲籽粥,也放了糖,甭说,还真是大嘴说的那个味。

我们都喜欢看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的样子,都觉得好奇。也喜欢在天热的时候顶着荷叶遮阳,尤其遇到下雨天,掐一个大荷叶举着当伞,又好玩又实用。

冬天到来的时候,荷叶耐不住寒霜,一个个枯萎了,瘫倒在池塘里,母亲让人放掉池塘里的水,便开始起藕,不用喊,村子里的人都会扛着铁锨像挖自家的藕一样忙开了,不几天,池塘就挖了个底朝天。第二年春天,又是荷叶田田;第二年秋天,又是莲蓬满满;第二年冬天,又是翻了个底朝天。就这样周而复始,其乐融融。

最柔莲花心,此话不假,在我的记忆里,今年的荷花是最差的一年,满塘的荷叶里只有稀稀啦啦的几朵花,也不旺,我正在纳闷,却不料母亲突然仙逝,让我们措手不及,燕林和大嘴我们几个才恍然大悟,愿来荷也是恋情的,可能早知道了天意,竟连花也少得开,可见植物的深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