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感恩老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种桃种李种春风
全省有教职工 161.31万人
管城区重奖 教育先进单位
惠济区实施特色 学校创建工程
“融合教师”:倾心呵护特殊儿童成长
教师节社区组织 开展感恩教育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种桃种李种春风

本报记者 王 红 赵文静 实习生 赵涵哲

又是丹桂含苞时,又是一年教师节。

当人们回望生命中应该感恩的人时,教师,往往首先浮现在我们脑海中。

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在每一所幼儿园,在每一所中小学,在每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每一所大学。

他们中的大多数,从来没有得到特殊的“荣誉”,但他们,依然日复一日的坚守,坚守一个学校,一个教室,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孩子。

是他们,用自己并不强壮的脊背,扛起了一代又一代的希望。

人生一世,孰能无师!诲我教我,赠我以浓情、授我以博识。在第34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轻轻在心里说:寸草春晖,意长情深,谢谢您,老师。

给“折翼天使”穿上“红舞鞋”

如果说学校是一座植物园,那么,不同个性、不同特点的学生,成长需要不同的“温度”“湿度”和“养分”,这更需要老师悉心培育、躬耕呵护,方可生机勃勃。

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舞蹈教师董晶晶就是这样一位躬耕者,她用真心付出,带领一支聋人大学生舞蹈团在无声的世界中跳出属于她们自己的独特舞步。

2009年9月,董晶晶第一次来到特殊教育学院担任舞蹈教师,面对特殊的学生,特殊的课堂,她一头扎进全新的教学领域。

“虽然教学不容易,可每次看到孩子们眼中的渴求和憧憬,我就暗暗对自己说,只要有信心、恒心、耐心、爱心,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就是凭着这股冲劲和韧性,董晶晶开始想办法和听力残障学生进行交流。刚开始,她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小笔记本,上面写满了她和每个孩子的对话。后来,董晶晶开始自学手语,那阵子,她像着了魔一样,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她强迫自己时时刻刻用手语表达。

2009年11月,特殊教育学院残疾人艺术团成立。艺术团成立了,但团员来自不同的年级和班级,白天有不同的课程,排练只能放在晚上和休息日。此后,艺术团每晚的排练几乎没有间断过,董晶晶更是没在晚上9点前离开过学校。

对普通人来说,练习舞蹈都有一定难度,对聋哑人而言更是一种挑战。听力有障碍的学生听不到音乐伴奏,只能靠着老师打出的节拍进行动作、队形的变换。每次上课,每个动作她都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做示范、纠错误,学生们看着她打出的节拍来掌握节奏,一堂课下来,师生们都汗流浃背。

年复一年的爱与坚持,汗水与泪水,换来的是学生们艺术水准和专业水平的大幅提高,学校的残疾人艺术团多次参加全国各类、各项专业舞蹈赛事,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2018年4月,在她的带领下,郑州师范学院残疾人艺术团成为首届“河南最美大学生”中唯一一个团体奖获得者。

拿到2018年“河南省最美教师”荣誉称号后,董晶晶却说:“是孩子们的努力鼓舞着我,她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身为老师,我为学生们骄傲,也和她们一起成长。”

给乡村教育加点诗意加点甜

任明杰,一名乡村小学的特岗教师,他乐于借助互联网向更多的人分享美好支教生活的“网红”,他用点点滴滴的图片、文字记录下岁月,记录下一颗对待孩子的真心。

2014年,任明杰以特岗教师的身份来到封丘县潘店镇大辛庄小学,正式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自从他来到这座村小,任明杰就喜欢用镜头记录每个孩子的点滴,两万多张照片塞满了硬盘,挂满了宿舍;近三年的生活趣事、教育感悟也被他写进日记里,厚厚的积累了近30万字。这些,都将成为未来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今年2月,任明杰将其中一些照片和文字整理成帖发到网上,以一篇《特岗教师生活记录》作为自己的“年终总结”。短短几天,这位能种菜、懂水电、会做饭、玩魔方、修手表样样精通的“十项全能”型乡村教师,连同走心的贺年礼一起在朋友圈迅速走红。

事实上,乡村教师的生活条件相对清苦,虽然任明杰刚来时住着漏雨的土坯墙房子,屋里是旧家具;可翻看他的朋友圈,人们却被幸福感染:有阳光下和孩子的嬉戏欢闹,有夜半时自娱自乐的剪纸手作……把别人看起来艰苦的日子过成了一首美好的诗。

有的孩子学习用品不足,他自费给他们买;有的孩子学习基础差,放学后他主动给学生补;为改变学生经常迟到的不良习惯,他坚持早上去家访;为和孩子打成一片,他自学踢毽子、跳绳、打篮球,而通过和孩子们的游戏和娱乐,他自然而然就把相关的知识技能、品德教育、做人态度等理念分享给了学生,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不仅如此,他一面教学、一面总结反思,并在工作之余完成了一本3万余字的教学经验总结——《和花朵一起绽放》,涵盖了乡村教育学习、卫生、安全、纪律等方面的理论和真实案例。

付出总有收获,任明杰的努力赢得了孩子们的尊重和喜爱、收获了家长的理解和信任,也捧得了沉甸甸的“河南省最美教师”荣誉。

绿茵场上的最美足球教师

在郑州经开区实验小学,有一支女子足球队,别看队员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但是当她们踏上球场就是锐不可当的足球健将。

从2010年开始组队到现在,这只球队斩获冠军奖杯无数。2013年至2018年,连续五年获得校园足球冠军;2013年至2015年连续获得郑州市校园足球冠军;2015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获得市长杯冠军、年度总冠军;2014年代表河南参加第十二届省运会女子组“七人制”获得郑州市体育突出贡献奖……

这些亮眼的成绩,是经开区实验小学的足球教师林霞和足球队员用执着拼搏和辛勤汗水写就的。

林霞曾经是河南省女足的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退役后,林霞依然割舍不下对足球的眷恋,便积极投身到少年足球的事业中。

2010年,经开区实验小学准备组建足球队,林霞因为有着足球运动员的经历,顺理成章地成为这群孩子的教练。

“让女孩踢足球,当时很多家长都想不通、不理解,觉得读书、画画、跳舞才是女孩该干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林霞想尽办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说服家长。让很多家长开始慢慢地接受这项运动。

“要想把这件事情做成,首先要把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让孩子热爱足球,然后才能去做家长的工作。”林霞说干就干,设计了一系列有意思的足球游戏,每天带着孩子们一起玩,并且定期召开家长会,给家长们讲解踢足球的好处,与家长们沟通问题。

慢慢地,孩子们喜欢上了足球,家长也理解了,经开区实验小学的校园足球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而林霞也成为郑州校园足球界的知名人物。2017年9月,林霞和另外两名校园足球教师一起飞赴法国,成为国家第三批派往法国进行培训的足球教师。

“未来,我希望继续和千万校园足球教师一样,不断地夯实中国足球的基础,助力中国足球早日腾飞。”林霞说道。

爱心支教共圆读书梦

“白老师,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从小到大我都以为没有人会在乎我、关心我,在我最无助时遇到了您,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长大了,我也一定会像您一样,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是农村留守儿童梅梅写给金水区优胜路小学教师白珊的一封信。

2014年8月,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白珊将一岁多的儿子留在家中,奔赴距离郑州300公里外的周口沈丘大邢庄乡中心小学,开始了难忘的支教工作。

新学期伊始,白珊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班里44名学生,有一半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班上有一个腼腆的女孩子叫梅梅,学习成绩优异。每天上学她都来的早早地,匆匆忙忙把书包塞进桌斗里,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白珊发现原来她的书包破了一个洞,书包里的课本文具都能从这个洞中一览无余。

后来通过家访,白珊了解到梅梅的父亲在外打工,母亲有精神疾病,没劳动能力。看到老师来了,梅梅转身溜着墙躲进了屋子不好意思出来,谈话时始终低着头。“妞妞,你学习成绩这么好,大家都很羡慕你呢,你要自信一些,抬起头来。”白珊鼓励梅梅说,并拿出了300元生活费连同带来的新书包一起送给了她。

那次回到学校,白珊把家访的心得发到朋友圈,立即得到大家的支持,朋友们资助了多名贫困家庭品学兼优的孩子。白珊自己也资助了3个孩子,每人每月300元,3个孩子900元,差不多占到工资的1/3。

到现在已是第五年,白珊为贫困孩子捐出了4万多元的工资。“如果孩子们继续上学,我会一直这样做下去。”白珊说。

如今,支教已经结束,爱心一直在延续。得知白珊的支教故事,郑州市的志愿者也纷纷加入爱心队伍,组织爱心捐赠,将温暖传递到贫困孩子手中。

“我做的这些微不足道,那些常年坚持在农村教育一线的老师付出得更多,我只想让孩子们从社会中感受到更多关爱。”白珊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用爱让孩子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圆读书梦。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