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 看
赶集(国画) 王伟宾
秋听蛩鸣
彭学明推出长篇纪实散文 以书立传 为娘歌哭
醉在秋天
一年好景君须记(书法) 张晓林
品觅诗眼得诗趣
七律·秋悲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品觅诗眼得诗趣

♣ 谷金长

几千年来,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读者, 它之所以具有常青的活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诗言志广,表达意境宏阔玄远,使读者在感悟上能增强感染力,扩充想象力。对喜欢和具有产生共鸣力诗句的理解上,能从中再生发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品读出奇特的妙意,这是其他文学体裁所无法比拟的。

从古到今,诗歌的创作上,都是诗人按照自己的方法和手段来显现内心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意境。言出于此,意兴于彼。既然如此,读者为何不可以依照自己阅读方式和理解途径,悟出自己的读诗感受呢?浪漫的诗人遇到奇思的读者,才会产生有趣的不一样的共鸣。特别是诗歌发展到今天,随着人们对事物认知程度的深刻全面和鉴赏理解能力的逐步增强,古诗今读,在诗意的理解上应更周密,见解上更全面,想象力更丰富,这才符合文学艺术的历史发展规律。

读法不一,见解各异,妙趣不同。本人的读诗方法是选一首诗,通读后选出喜欢的联句,再从诗句中找出有意趣的字去细品咀嚼妙悟,从而体会出读诗的快乐。我把这种从整首诗选句找字解意的方法自命为“觅诗眼”。读品诗眼的感受有时就如同投在水中的一块石头荡起层层涟漪,使自己的思维如水中波纹慢慢延展,诗的意境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徐徐展现在面前,令人遐思。正如近代文人陶明濬在《诗中杂记》所言:心通其道,口不能言,己有所专,他人不得袭,诗妙之处人各不同。

吟诗读词,品觅诗眼的妙趣,就在于对一首诗的理解,不同于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对整首诗的内容全面理解,而是自己随意选取喜欢的一联一句诗文,从中觅出具有诗眼功效的字词去细细品嚼。此刻你不仅会从中感悟到诗中有画的意境,而且还体会到诗人作诗斟酌用字时“为吟一个字,拈断数根须”和“诗成五字三冬雪”的细琢苦心。如魏晋诗人徐干的《室思》这首诗,首联为“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我认为第一句诗中的“如”字就是这一联诗的诗眼。

诗人为何选用一个如字,而不用似、象、比等其他近意字,在这里如字除了具有以上的字意外,还有依顺之意。细品诗句‘思君如流水’的如字用得实在奥妙,水无常形,流水是山涧小溪、大江大河,还是汩汩泉水、山洪瀑布?同时水流的过程还会受地形的起伏、地势的陡缓、河床的宽窄、河道的长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既然世间的流水千奇百怪,那么人间的思情也应表现各异。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思宝玉之思,时而似泉水汩汩溢出,无声势不张扬,有时又如山涧小溪传出潺潺水声。回味诗意,诗眼“如”字在诗句中生发出的诗外奇特的意境,真有画龙点睛之效。

品诗觅趣,“无关乎国事成败,不涉及风俗盛衰,仅仅把诗歌作为一种愉悦身心的审美对象,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特别是一些具有禅意的诗句,会让你参悟出诗外的奥妙意境和乐趣,就像严沧浪所言“诗贵在妙悟”。宋代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一词中,有句“云破月来花弄影”,数品此句诗眼应在“破”和“弄”两个字上。破为因,弄为果。云破的成像决定花弄影的姿态。读诗解意首先让你会想到云破月的场景,是轻云笼月,还是烘云托月,反正云破月的画面任由你想象。“弄”字是个意动词,无法说出其确切的含意和状态。云破月来花弄影,细细品悟诗句,具有不可言状的禅妙之意,犹如一幅“云分月光花杂影”的生动画卷,让人潜心思悟,难以忘怀。

品觅诗眼解得诗趣,并不是每句古诗都有可觅悟的诗眼,多数作品只是叙事布词突出思想内容而已,并无诗外的奇意和妙境值得去品趣。诗眼品诗趣,这是近年来本人读诗的心得感悟而已。仁智各见,濠水之上,自得其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