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 看
赶集(国画) 王伟宾
秋听蛩鸣
彭学明推出长篇纪实散文 以书立传 为娘歌哭
醉在秋天
一年好景君须记(书法) 张晓林
品觅诗眼得诗趣
七律·秋悲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据故居工作人员介绍,当时在贾鲁河上经营渡船生意的是尉氏刘家的一位族叔,当他听说刘青霞要在贾鲁河上建桥的时候,便拿出长辈的派头百般地刁难阻挠,因为桥建好了就等于是断了他的财路,他岂能善罢甘休。

万般无奈的刘青霞,为了百姓渡河便利,不受船家的盘剥,便拿出了超出修桥预算几乎一倍的银两,并交与族叔来承办修桥事宜,贪婪的族叔中饱私囊后才默许此事,贾鲁河上这才得以顺利修桥。

今天的尉氏县志记载刘青霞建桥出资9000两银子,实际上出的是15000两银子甚至更多。为了民众的出行便利,刘青霞仗义疏财,不惜一切代价。这座青石大桥,耗资巨大,选材精良,稳固结实,给当时尉氏一带贾鲁河两岸的通行、生产、生活、贸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惜的是,这座本该名垂青史的青石桥,后被日本人炸毁,留下永久的遗憾。

此刻,我和燕子就站在刘青霞修建的青石桥遗址下游处,看着贾鲁河静静地流淌,波澜不惊,缄默不言。但是,只要广袤大地还在,只要美丽的天空还在,贾鲁河还在流淌,刘青霞与贾鲁河的情缘就不会隔断,而她的善举义举将彪炳史册,永远留存在后世民众的心里。

南秋瑾北青霞。为辛亥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刘青霞的威望,在国人心里没有秋瑾高,名号也没有她响亮,这里的原因有很多,我看过一份儿权威的资料显示,是跟秋瑾的就义方式和就义后媒体展开的大争论有关。但是,不管如何,这一点儿也不影响刘青霞在中原儿女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因为以对革命的实际贡献来讲,刘青霞与秋瑾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对南秋瑾北青霞,我是一样的敬仰和尊重!

夕阳下的贾鲁河,河水泛着金波,河畔的青草树木也都披上了一层圣洁的光芒,那些在河面上飞来飞去的鸟儿为这稍显迟滞的景色带来了鲜活灵动,一切都显得是那样的美丽美好。

我收回专注的目光,将视线转向身旁的燕子,看着那一双清澈如水的眼睛,想到燕子工作之余热心公益事业,多少个周末奔走于城市乡村之间,助学扶困,任劳任怨,不图名不图利,只是努力地毫无保留地去爱去奉献。

我走过去,拉起燕子的手,紧紧地握住,不说话。

身旁,贾鲁河涓涓流淌,吟诵着亘古不变的歌谣,悦耳动听……

郑州之名源于郑水?

洛阳之名来自洛水,济源之名得之济水,以此类推,郑州之名是否来自郑水?

友人如是问。

思忖良久,答:郑水有,郑河亦有。至于郑州之名与之有无关联,恐难说清。

众所周知,郑州和新郑之名得之于春秋时期古郑国,至于跟郑水有无关联,尚找不到确凿的证据,因为太过久远,史料有限。至于郑水、郑河由郑州获名,倒是有可能,但也仅仅是猜测而已,缺乏史料支持。还是要从贾鲁河说起。

今天的贾鲁河有三个源头,西源于密县白寨乡杨树岗圣水峪,由圣水峪河经申河、全垌入尖岗水库;中源于二七区侯寨乡三李西的冰泉、温泉流经三李村、全垌东入圣水峪河;东源于侯寨乡刘家沟九娘娘庙泉,流入尖岗水库,在赵坡村与西支汇流入西流湖。这是官方记录,可惜的是由于地下水位降低,水资源短缺,此三源已经干枯断流。而明清时期贾鲁河的源头,范围更大,汇入的河流更多。

据开封朱仙镇发现的清代河南巡抚李鹤年撰写的《朱仙镇新河记碑》碑文记载:“(贾鲁河)自荥阳西南诸山溪,合京、须、索、郑之水,东流至祥符,经朱仙镇达周家口,复合沙、颍诸水,委输于淮,以元臣贾鲁实治之,遂名贾鲁河。往时舟楫畅行,上可抵京水镇;以故,朱仙镇百货充牣会城,因之号繁富焉。”按清朝碑记所说贾鲁河的上源在“荥阳西南诸山溪,合京、须、索、郑之水”此说完全合于明清时期贾鲁河上游的水系构成状况。

这些史料明确指出郑水的存在,但是此时的郑水仅仅是贾鲁河源头的一个分支。

贾鲁河上源较多,这些水源分布在今新密市北部山谷(也就是荥阳西南诸山)。贾鲁河上游主要支流有两条。西支古称“京水”,亦称贾峪河(孔河),源于密县袁庄乡南弯长里沟,向东北流。经荥阳县上湾、寺河两个小型水库,经张庄入郑州市中原区常庄水库,在赵坡村与东支汇流。

东支有三源,也就是今天的贾鲁河三源。西源于密县白寨乡杨树岗圣水峪,由圣水峪河经申河、全垌入尖岗水库;中源于二七区侯寨乡三李西的冰泉、温泉流经三李村、全垌东入圣水峪河;东源于侯寨乡刘家沟九娘娘庙泉,流入尖岗水库,在赵坡村与西支汇流入西流湖,经石佛、老鸦陈在皋村穿东风渠(平交)向东经周庄、姚桥、中牟县大吴村、白沙乡、城关镇、邵岗乡、韩寺乡的胡辛庄东南入开封县,经尉氏、扶沟、西华至周口市汇入沙颍河。

该河在上世纪50年代初,水量充沛,下游可通舟楫至中牟。

这是贾鲁河上游诸源今天河道的走向与构成,这一带的水系构成与明清时期大体一致,变迁不大。

而碑记中的须、索水亦为贾鲁河的主要支流,索须河因索水、须水两河汇流而得名。索河源于荥阳崔庙乡竹园村石岭寨,经三仙庙一小型水库、丁店中型水库、楚楼中型水库、河王中型水库、庙湾小一型水库,在中原区的大榆林村与须水汇流;须水发源于荥阳县贾峪乡岵山(古称嵩渚山)东麓沤蔴坑,流经楚村、饮马坑小型水库、吕庄、谷家寨小型水库和中原区刘沟小型水库,经须水至大榆林村与索河汇流后,东流经师家河、铁炉寨、马寨跨东风渠至马庄,从祥云寺东南流入贾鲁河。由此看来,《新河碑》中所记贾鲁河上游源于荥阳西南诸山溪的京、须、索、郑诸水除郑水外皆可落实。

郑水见载于《明史·地理志》。

《明史·地理志三》郑州条下载:“郑州,洪武初,以州治管城县省入,西南有梅山,郑水出焉,下流旧入汴河,后湮。又西有须水,源出荥阳县,旧亦入于汴水。”从《明史·地理志》所记清代郑水的源头来看,郑水之源应位于贾鲁河上游西源一系的京、须、索三水东面的梅山,其与源于“荥阳西南诸山溪”的“京、须、索”诸水并非同一源头,郑水该是一条拥有独立源头,独立走向的河流。

清乾隆十三年刊《郑州志》载:“梅山在州西南,去州一舍许,高数十仞周数里,筋石肤土颇称雄厚,邑之镇山也。其脉来自嵩岳,经密县皆为石山,至此脱为土,嶐然突起状似乳形,为一郡之望,西南诸罔岭多源于此。其称梅未详,或谓旧多梅花故,山之巅有庙二:一曰三皇庙,一曰碧霞元君庙。”

20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