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鹊桥仙(书法) 马俊明
一生干好一件事
猪头肉
另一个陈世美
《软刺》 关于成长的“非主流”故事
燕山小景 (国画) 杨天增
感恩一柄锄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猪头肉

♣ 张富国

掐头去尾这个熟悉不过的成语,是讲除去没用的。显然,头与尾被视为最无用、最不重要,掐去也合常理。但就食而言,但凡入口之物,绝难漏网;要吃得彻底,头尾自然少不了。

比如猪头,是被用来骂人的。你想,贪吃贪睡,哼哼唧唧,乱拱乱嗅,脏兮兮的样子,最大的本事,烂泥塘里打打滚儿,摊开肚皮晒晒太阳,没有一点灵泛劲儿。金代诗人元好问曾写诗声讨,“长牙短喙食不休,过处一抹无禾头”,这个践踏庄稼的贪婪祸首,恨不得嚼巴嚼巴吃了它!

是的,与下水、猪手一起叫卖的猪头便宜得很,是贱菜。小时候,买猪肉要肉票,猪头不用,自然成了紧俏品。腊月周末的一大早,陪父母排队买猪头,冻得瑟瑟发抖。那猪头却一只只叠成塔状,摆上长案,若无其事的样子。虽难打理,还有股怪气,但解馋的动力化为拔毛、挑淋巴、玉米糁揉搓的干劲,终归变成狼吞虎咽的肉夹饼。《金瓶梅》里的西门庆,和把兄弟应伯爵、谢希大吃猪头卤面,各取浇卤倾上蒜醋,三扒两咽就是一碗。

倒也是,猪头是肥、瘦肉的天作之合,皮层厚、韧劲足、有味道,成了百姓打牙祭的美食。民间节庆祭祀时,猪头不能少。四川农家吃猪头,剔骨净渣,拍散大骨,与肉共煮几分钟捞出,刮洗干净待用。豆渣上笼蒸熟晾凉,猪油烧开,微火翻炒,再加猪油复炒,酥香不吐油时,起锅待用。取大口砂锅,胡椒、八角、姜等佐料铺底,放入猪头骨,码好猪头肉,加特级清汤、料酒、醪糟、冰糖汁,草纸封严,旺火烧开。四小时后,扯去草纸,把猪头肉盛于铺好豆渣的大圆盘中,肉质糍糯,豆渣酥香,吃上一口记上一年!

原以为猪头肉上不了大席面,吃了酥、烂、香、爽的豆渣猪头,方知自己鼠目寸光。苏东坡讲过一个故事:宋朝的安国军节度王金斌平蜀,饥肠辘辘,在一村寺遇见一僧。这个僧人狂傲应对,送他一份蒸猪头,吟诗道,“蒸处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浆浇。红鲜雅称金盘荐,香软真堪玉箸挑”。怪不得苏东坡把它录在《仇池笔记》里不懈研发,甚至创出“东坡蒸猪头”。还有一味“扬州三头”中的烧猪头,竟列为城市待客的名菜,“扬州好,法海寺间游,湖上虚堂开对岸,水边团塔映中流。留客烂猪头”。想必,扬州美景本让人流连忘返,连清规戒律束缚的法海寺和尚,都对扒烧猪头念念不忘!

听说情人之间被骂猪头,倒是笨笨的、憨憨的爱称。看来,美食的功劳不小,猪头肉的铁杆粉丝越来越多。杭州市下城区的大东门有家蔡家猪头肉店,食客如织,声名远震。清时的姚思勤写到大东门的“蔡猪头”,说用嫩荷叶包裹蒸烂,香气四溢,垂涎欲滴。“下蔡群迷快饮酒,大嚼屠门开笑口”,这“下蔡群迷”,绝色貌美,倾国倾城,与“长鬣大耳”之流相提并论,足见痴迷之至!南京的六合猪头肉闻到开胃、进口即化,一抿下肚视觉清畅利爽,口感肥而不腻,追随者络绎不绝。猪耳脆,拱嘴弹牙,口条爽滑,更有人心仪猪腮帮上的那块“核桃肉”,酥烂润滑,异香馥郁,尝到即战栗!

每年祭灶常摆猪头,“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人们想用美食堵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殊不知,行下春风望夏雨,天下哪儿有不费之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