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合力推动中古关系持续深入发展
专家学者纵论 中国报业发展
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郑州造”马蹄形盾构机 荣获国际隧道界最高奖
51条道路 有了芳名
加快推动航空港实验区高质量发展
我市再部署再推进再落实 全国民族运动会筹备工作
导 读
贾鲁河治理工程 明年上半年完工
成立联合攻坚队 拆除铁路沿线违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扩大总量 平衡容量 抓好质量
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加强基础教育建设、缓解入学难、让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是郑州市年度民生实事中的重要项目。图为新建小学投入使用(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丁友明 摄

本报记者 赵文静

早上7点40分,位于郑密路长江路北的长江西路小学门口,早早到校的孩子在家长殷殷目光中,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校园。

“从家里出来步行七八分钟就能到学校,孩子上学特别方便。”一位家长告诉记者。

今年秋季入学,不少郑州市民发现,家门口又添了新学校。

近年来,我市对各小学持续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严格控制存在大班额、超大班额学校的招生计划,确保超大班额零增量,大班额数量明显下降。

与之相呼应的是,依托名校办新校、新建和改扩建学校的速度加快,创建培育“新优质初中”和布局建设高中阶段学校的动作频频,扩大总量、平衡容量、抓好质量,越来越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让郑州的孩子能够在家门口“上好学”。

解决就学难消除大班额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郑州人口规模越来越大,学位需求激增,供给与需求的矛盾逐渐凸显、资源布局有所失衡,同时二孩政策的放开、普及高中段教育的提出,都给郑州教育发展带来“新课题”。而对于老百姓而言,不仅希望孩子“有学上”,更盼“好上学”“上好学”。

自2010年起,市政府连续九年将市区中小学校建设列入民生实事强力推进。2013年至2017年,郑州市区共投资107.9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74所。今年,全市又安排资金38.65亿元,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38所,以缓解入学压力,全力保障入学需求。同时,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推动教师公开招聘试点改革,严格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园足球和学校美育等不断发展,以绿色评价和增值评价实施为标志的特色教改走在全国前列。

2016年,为了合理规划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我市专门编制了《郑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

今年,我市又发布了《郑州市解决就学难消除大班额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到2020年,66人以上超大班额彻底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占比不超过10%。三年内新建、改扩建学校178所,增加教学班数5978个,学位282695个。

今年秋季开学,拓展学位资源、改革招生入学制度等系列举措成效初现。金水区除2所新建小学投入使用外,还通过自身挖潜,最大限度扩班增加学位,降低班额;中原区4所新建小学投入使用,新生入学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有明显下降;郑东新区新增11所学校,改扩建4所学校……一批新建学校和改扩建学校的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适龄儿童的入学难问题。

形成优质教育资源聚集效应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归根结底是教育质量的相对均衡。

近年来,全市加快学区制和一校制改革,把市区144所初中整合20个新学区和9个学区发展共同体,在农村开展以乡镇为单位的“一校制”改革试点,有效缩小校际差距。通过“扩建挖潜、一校多区、强校托管联合办学”模式,推动义务教育向“高位均衡、高质公平、特色发展”方向快速推进,市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提高到70%。在全省率先叫停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民助”“名校办民校”模式,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行免试、相对就近划片入学,市区中招政策持续实施“分配生”制度,比例提高到招生计划的60%。

“三年内创建和培育‘新优质初中’100 所,结成‘优质初中发展共同体’20 个,全市公办优质初中覆盖面达到50%以上,让越来越多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按照《郑州市“新优质初中”创建和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新优质初中培育工程已经全面启动。

我市要通过创建和培育“新优质初中”,探索不同类型学校的发展路径,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起点较低、发展基础薄弱、管理水平滞后、教育质量较低的学校,逐步成长转化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关键、以特色彰显为重点、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新型学校。(下转六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