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沟通无国界 携手共成长
教育时讯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马寨一中打造青年教师培养新样本
学校“新秀杯”优质课评选活动中青年教师各展所长
马寨一中举行微课制作培训活动
马寨一中一年一度的拜师仪式

青春是最美好的年华,青春是最激昂的力量。培养青年教师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在二七区马寨一中,为青年教师搭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使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进入了快车道,更打造出青年教师培养的新样本。

不遗余力搭平台

数学课上,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引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自主解决问题;英语课上,生动活泼的表演环节带动学生边说边做动作,课堂气氛活跃;美术课上,让孩子们大胆想象,创意设计心中的山水画……在学校前不久开展的“新教师初验课”活动中,数学、英语、生物、地理、音乐、美术等多个学科的新教师,都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课堂中各展所长。

每年,马寨一中都会聘用一批年轻教师,在学校看来,青年教师只有具有强烈的专业自觉,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创设机遇、打造未来。“半年合格、一年优秀、三年骨干”, 这是进入该校教师必须达到的标准。入职培训、教育教学制度培训、课堂礼仪培训、信息化培训、师德教育……新教师一到岗,就要迅速进入角色,明确定位。此外,各学科教研组都开展了集听课、评课、磨课为一体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提升年轻教师的专业技能,让年轻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有的放矢。

进入校园一个月之后的初验课,分学科集体备课、骨干教师的引领课……在这里,强调同伴互助,一起钻研,共同设计。老师间的听课、磨课也不局限于本学科,学校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融合,将眼界放宽,为青年教师搭建快速成长的平台。

“师徒结对”助成长

从一问一答,到“头脑风暴”,再到话剧表演,一堂英语听说课,英语老师蔡迪在英语教研组长赵志芳的引领下,反复推敲,不断改进。

蔡迪这个学期刚刚来到马寨一中,她进入校园的首要任务,就是拜师结对,经过郑重的拜师仪式之后,赵志芳成了她的师傅。她们一起分析教材,研究重点、难点,一起找方法,听课、反思、再听课,不断改进……在一次次的磨合中,蔡迪迅速成长,她的课堂也变得越来越生动灵活。

在该校,“师徒结对”老师每个月互听课不能少于8节。“在听课、磨课中,我会根据每位新教师的性格特点,对他们的授课方式灵活地给出建议。”赵志芳告诉记者,教无止境,学无止境,“传、帮、带”活动也是相互的,师傅在成就徒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学校不仅一直着力打造“青蓝工程”,发挥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磨课、研课活动,组织青年教师成长营、青年读书会等系列活动,助力青年教师不断进步。

立足课题做精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该校看来,不进行思考的教师,不可能是一位真正的好老师。每年,学校都要求新老师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和难题,自主定一个课题。学校教科室主任申朝辉告诉记者,为了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学校会进行专门的课题培训,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引导新教师展开课题研究。在该校,教师对日常教学实践早已形成了一种敏感的反思探索习惯。

此外,学校尽可能多地组织青年教师上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创造机会让青年教师参加区、市级以上各种教学竞赛活动,锤炼他们的课堂教学技能技巧。每年,都有一批青年教师在学校大环境的锤炼和雕琢下,成为教学中的骨干力量。

今年5月,该校校长张伟民以马寨一中为例主持开展的《农村中学青年教师素养提升的行动研究》立项,获得市教科研所的资金支持。

学校的“领悟课堂教学形态”被评为郑州市道德课堂有效形态;杨彦召获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刘慧贞、李跃辉、常学锋、卢晓明等24人次获郑州市优质课奖一、二、三等奖;40人次获二七区优质课一、二等奖;55人次获市教科研成果奖;50余人次获区级以上辅导奖……培养青年教师队伍,培养梯队级名师,上下一心的教师团队托举起马寨一中的美好明天。 周 娟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