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今次新居又胜前
云山风度,松竹襟怀(书法) 熊君祥
神秘的栎树
人间送小温
“我与改革开放40年”征文启事
酒香忘忧(国画) 高喜军
楼上的男人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今次新居又胜前

♣ 苗志敏

上世纪70年代末,老家的人都还住在窑洞里。一年夏季,连着下了好几天的大暴雨,家里的窑洞坍塌了。那晚大半夜,我们在睡梦中迷迷瞪瞪地被父母叫起来,全家人在外面的牛棚里坐到天亮。父亲说:“这样子不行,得赶紧写申请批宅基地,这窑洞不能再住下去了。”

谁知第二天,村子里有好几个人都来找父亲写申请。因为好多人家的窑洞都不同程度地损坏了。后来父亲跟村长一合计,干脆写个集体申请集体搬迁。于是写一份申请向上级反映,乡里领导非常重视,亲自下来查看灾情。并特事特办,紧急审批通过。一年以后,村里分散居住的人家终于聚集到了一起。家家几乎都是红砖平房,独门小院。一户挨着一户,一共排列了四排,整齐划一,好像阶梯教室一样,别提有多气派了。当时还在周围村子起到了典范作用。若干年后,别的村子也相继效仿,慢慢地都从半坡窑洞里搬出来,住到干净整洁的平房里。

我们家是搬去最晚的。母亲说,开始盖房子时,家里一分钱也没有,父亲把家里养的一头大猪卖了。可那也是杯水车薪,父亲愁得彻夜难眠。后来才想到自己做砖盖房子。山里的泥土到处都是,可以就地取材,主要耗费的是人力。邻居间互相帮忙,也不要工钱,只要每天管吃饭就行了。

于是那个暑假,家里开始做砖,还找来十多个人帮忙。偏偏姥姥病重住院,妈前去伺候,就由我来做饭。若现在让一个14岁的小姑娘每天做十多人的饭,简直不可思议。那时的我并没有觉得多么难,全家人都在为新房子忙碌,我不做饭都腾不出人手了。

历时两年,历经各种艰难,房子终于盖好了。只是还没有粉刷。又是一个暑假,哥哥执意要跟着本村人去建筑队打工。妈妈嫌他年龄小不同意,他就一大早趁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悄悄地跟着人家走了。干了一段时间,他没要工钱,直接换回了建筑队的沙子、水泥、白灰等,把三间平房刷得白亮白亮的。哥哥又买回来电线、灯泡,对照着物理课本,把每个房间都接上了电灯。一切准备妥当,搬家那天,哥哥叫来几个男同学,去老家抬桌子、床等生活用品,父亲赶着牛车,拉着一车家什,母亲端着一盆发得满满的面,我们也抱着各种物品跟在后面,每个人都笑脸盈盈,一路浩浩荡荡,终于在我们开学前搬进了新家。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时间过得真快,好像新房子住进去没多久,转眼间可有十年了。我们姊妹几个陆续到了城市里工作、上学。周末回家,听到父亲和哥哥又在商量着盖房子。只是这次没有像上次那样费时费力劳心费神,工程全部承包给了工匠。等到我们三个月后回去,吃惊得都不敢进家门了。

以前的小平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三层小楼房闪亮亮地矗立着,是那么的漂亮、豪华。我们高抬腿轻落地,屏声敛气慢慢地走进去,唯恐把干净的地板砖给踩脏了。我率先上到楼顶,放眼望去,正是夕阳西下、牛羊归栏的时刻,远方升腾起一片袅袅炊烟,入目的是一派绿意盎然,安详静谧。村子里的土路也变成了柏油马路,平展展的,直接修到了家门口。我深深地呼吸,啊!连空气都是甜的……

也仅仅是过了五年,父亲看我们上班、上学来回奔波着太辛苦,就决定在城市买房子。这次就更加轻松快捷,房款一交,马上就拿到了新房钥匙。搬进新家,只是感觉更踏实、更温暖。我们再也不用在城市里租房子,再也不用等到周末才能回家。我们可以每天回家,每天都能吃到妈妈做的饭菜。我们只能用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勤奋的学习去回报这个美好的时代。

现在我们都已经各自成家,在城市里安家落户。我们相距得很近,也就是十几分钟的路程。只有哥哥和嫂子还在老家驻守,每天优哉游哉地守着大房子,好不惬意。虽然哥哥在城市有两套房子,但他不愿意在城市居住。他说老家空气好,现在卖什么的都有,和城市没什么区别。加上交通发达,环城公路、立交桥纵横交错,去哪儿都很方便。哥哥二十多分钟就可以赶到我们身边。每到周末,我们一大家子人都齐聚妈妈那儿吃饭、聊天、玩耍,尽情地享受着这美好的生活。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