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市新创剧目展演季开幕
用工匠精神点石成“金”
陈冲:用电影讲述真情故事
52部影片打造12月光影盛宴
探索长效机制 筑牢反洗钱 “第一道防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密玉俏色第一人”王冠军:
用工匠精神点石成“金”

本报记者 左丽慧

一块石料在别人眼里可能是毫无用处的废品,在“密玉俏色第一人”王冠军手里却能“变废为宝”——大自然造化神奇,每一块密玉都不尽相同,颜色多样,利用好每一处自然的色彩加以精心设计,用艺术的手法把石料的独特性凸显得淋漓尽致,正是王冠军的“拿手戏”。日前,记者走进王冠军创办的华龙玉器厂,探寻俏色密玉的雕刻世界。

“点石成金”的艺术

1977年,20岁的王冠军被分配到地方国营密县玉雕厂,从未接触过玉雕的年轻小伙,对这个行业充满了敬畏,更没想到自己会在玉雕行业一干就是40多年。

“那时候看见师傅们的作品栩栩如生,十分羡慕又担心自己学不好。”回忆起从业经历,王冠军并不讳言自己当初的“零基础”,但凭着一股执着的干劲和对玉雕的热爱,他不仅很快“学会”了,还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成长为玉雕厂的业务骨干,并在长期创作实践中摸索出了自己的思路。“那时候大家创作的都是传统题材,用料大部分为单色,看到有俏色的石料都被扔掉了,很可惜。”就这样,王冠军在1983年创作了第一件密玉俏色作品《达摩一苇渡江》,各方好评让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1998年,全国玉雕评比大赛开始了,王冠军一下子拿出4件俏色玉雕作品,最终《济公醉酒》获得轻工业部新产品二等奖,这更坚定了王冠军走俏色玉雕的路子,也开启了他在俏色玉雕创作领域的发展新纪元,此后先后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玉雕艺术大师”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中国玉雕大工匠”“中华玉雕艺术大师”“中国传统艺术大师”等称号和全国“百花奖”“天工奖”、省级“陆子冈奖”的金奖、银奖等200余个奖项。

持之以恒传承创新

为开发俏色密玉,王冠军曾走遍了新密、登封、巩义的大小山岭,经过认真钻研,探索出一套“弃脏遮绺返暇为玉”的雕刻技艺。回首40多年的玉雕生涯,王冠军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的答案只有8个字:持之以恒、传承创新。

“我们要学会吸收传统玉雕的优点,把玉雕技艺好好传承下去;同时也要学会创新,在题材、造型等方面努力适应新时代审美。”王冠军说,“持之以恒”则是要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到玉雕事业中来,这也是他理解的“工匠精神”。

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王冠军坚持“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作出了涵盖农村、体育、军事、红色教育、传统侠客等各个主题的作品。特别是《百万雄师过大江》《大丰收 中国梦》《锦绣中华》等“红色”题材作品,更是让王冠军享誉全国。

独特技艺发扬光大

曾经,王冠军用花20元钱买来的石料,雕刻出了客户出价40万元的作品,使这块石料“身价倍增”的不是材料本身,而是巧妙设计,使作品拥有“不一样”的艺术思想。

“玉雕雕刻技术是可以练出来的,但如何利用密玉俏色设计作品,把石料的独特之美发掘到最大化,却是一门大学问。”王冠军说。

去年5月,王冠军作为省级非遗传人,一次接收了41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徒弟,而经王冠军培养的俏色玉雕新人多达500余人,他们当中有16人已成为河南玉石雕刻大师……在王冠军的带动下,已有近4万人从事玉雕行业,他自己的玉雕厂也给聋哑残障人士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王冠军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把密玉俏色玉雕发扬光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