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原区建立统战工作联席会
从一个人的爱心到一群人的公益
健身场地建到居民家门口
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残障体验
向不文明行为宣战
政务服务让百姓少跑腿
党报党刊投进图书馆
中央厨房+社区配餐 开启社区老人用餐新模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一个人的爱心到一群人的公益
——花园路街道农业院社区“淑霞靓汤”志愿服务侧记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李晓勤 文/图

在花园路街道农业院社区,有一碗名气响当当的“汤”,叫作“淑霞靓汤”,汤的主人名唤李淑霞。 “用一碗汤,敲开一扇门,打开一颗心,奉献一份爱”。 这碗汤,不寻常。

“淑霞”这个名字缘何而起呢?“暖暖的一碗汤,既干净又营养。谁都有老的一天,老人都希望被他人关怀,我们今天为别人,别人将来为我们。”这是“淑霞靓汤”志愿服务的发起人、领头人李淑霞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她誓言做“汤司令”的初心。

初始,她做公益的目的很简单,仅仅是看到院里曾经看着自己长大的老人们由于年老体衰或儿女不在身边而急需照顾。于是就买了一口锅,空闲时结合老年人的口味和营养需求琢磨靓汤做法,做好后一户一户给院里老人们送到家中。2016年至2017年,李淑霞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担起整个楼院老人们的安康。

仅仅靠一己之力做公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时候因自家家务事和自己的工作,时常感到精疲力竭。

怎么办?“拉住附近人,扩大朋友圈。”李淑霞开始“招兵买马”,壮大队伍。慢慢的,“淑霞靓汤”志愿服务队越来越壮大,微信群已从最初的5名志愿者增加到38名志愿者,她们有的是被李淑霞的志愿事迹所感染,有的是被“淑霞靓汤”的品牌所折服。服务由最初的临时性、自发性到现在不论刮风下雨的每周周四固定一次,靓汤清单由最初的简单稀饭到如今营养搭配的各类汤羹、馒头、花卷、发糕。爱心慰问对象由最初的高龄、孤寡、独居老人拓展到更多困弱群体;团队管理由最初随意性的爱心服务到如今志愿积分、任务分工的规范化。服务形式由最初的靓汤熬制到如今不断创新,积极参与路长制工作、“一社一品”工作,服务成效加倍彰显。

现在每周四上午,农业院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里都会聚集一群热心的志愿者,统一戴着印有“淑霞靓汤”logo的围裙忙里忙外,欢声笑语,好不热闹。这,就是“淑霞靓汤”志愿服务的常态。

这些志愿者,她们是辛勤操劳的母亲、是心灵手巧的妻子、是普普通通的女儿和儿媳、是穿梭在楼栋间爱管“闲事”的“热心肠”,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淑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