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追梦 河之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
争做新时代出彩河南人
民生大于天 民心重于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代表热议教育就业等百姓关切话题
民生大于天 民心重于地

从米价菜价到药价房价,从教育公平到社会保障,百姓生计的方方面面,刻录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19年全省的民生工作进行了系统安排部署。其中,老百姓们心心念念的教育、环保、就业、养老、文化、公共服务等热点民生话题,始终是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代表审议的焦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代表们纷纷发表真知灼见。

教育

人才,始终是发展的重点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让更多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对此,代表们纷纷表示,作为生源大省,河南既要加强义务教育水平,也要办好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等普惠性教育;既要建好“双一流”高校,也要加大职业教育的力度。

省人大代表、郑州一中校长韩松说:“我们既要保护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均衡发展,同时也应该加快普惠性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建设,这方面郑州应该走在全省前列。建议政府在2019年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确保在2020年实现中央确定的适龄儿童进入公办幼儿园数量达到5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占幼儿园总量80%以上的目标。高中教育要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批教学名师,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结合实际调整教师编制数量,为办成优质均衡的教育提供支撑。”

如何办高水平教育?省人大代表、郑州师范学院院长孙先科说:“在招才引智方面,政府应该胆子再大一点,步子迈得再大一点,路子走得再快一点。河南一定要想方设法引进高水平的高等教育资源,让国内外的一些知名高校在河南布局分校或者研究生院,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打牢人才基础,从根本上解决创新人才不足的问题,为河南的创新发展积蓄力量。”

在做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同时,职业教育也应该同步推进。省人大代表、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董事长、郑州人民医院院长郝义彬说:“提升医疗水平,在加快基础医疗设施建设速度的同时,也要从医学教育抓起,提高医学教育水平,探索医院与医学院之间互动新模式,把更多优质医疗资源纳入医学教育领域,夯实优质医疗资源基础。同时,提高以县域为中心的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尤其是提高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这将更有利于节约群众看病成本,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分级诊疗预期目标。”

对广大农村转移劳动力来说,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省人大代表、富士康科技集团郑州科技园华中品质工程中心工程企划课课长吴孟华说:“农村转移劳动力,既无千金、又缺‘一技’,容易缺乏稳定的收入和发展机会,城市居不易、农村不愿回,成为农村转移劳动力面临的重要问题。根据调研反馈的信息和我的从业经验来看,最有效的技能提升方式是在工作现场提升、向有经验的师傅学习。工作现场有产能和任务的压力,学习意愿最强;老师传帮带,能够点石成金、豁然开朗,技能提升最快。建议扎实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在我省有效落地,不断扩大新型学徒制覆盖范围,整合技能提升资源,形成技能提升合力。”

环境

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2018年,“朋友圈”里晒蓝天白云的越来越多了,打好“三大攻坚战”,河南取得了可喜成绩。政府工作报告又从抓好污染防治、健全生态环保体制、加快构建绿色循环的生态环境体系三个角度对2019年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而让河南天更蓝水更绿,代表们也抛出好主意——

落实具体工作,郑州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迫在眉睫,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也要加快提升。省人大代表、河南正商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敬国说:“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郑州水资源消耗快,能源消耗大,增加了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负担。尤其郑州水资源缺乏,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政府应该早谋划、早布局,增加城市水资源。在污水和垃圾处理上,建议政府制定相应的奖惩政策,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设,加快普及垃圾分类处理,为优化城市环境奠定基础。”

文化

郑州加快建设“四大文化片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加快打造文化强省。2019年,郑州将加快推进“四大文化片区”建设,传承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文化内涵。

孙先科代表说:“郑州在规划建设四大文化片区的时候,应该与整个河南的历史文化名片相结合,应该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结合得更加紧密。比如,郑州在开发商城遗址的时候,与商丘、南阳结合,把这三个城市在历史上与‘商’的关系说清楚,放在一个链条里面来宣传和布局,影响力就会扩大。在做好文化传承的同时,在创新上同样有事情可做。以二七纪念塔为标志的二七大罢工,是郑州近代以来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二砂文化片区是重要的工业遗存,郑州从一个县城到一个超千万人口的特大都市,本身就可以建一个博物馆来讲述历史,展示历史。建议郑州在文化形象打造时,做好传承和创新两部分工作,既要有古老的经典文化和创意,还要有新的现代文化、时尚文化,共同形成郑州的文化形象。”

养老

尽快形成“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

实现老有所养,生活方便是重要的衡量指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民群众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对长期医疗保障需求明显。

省人大代表、河南爱馨养老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豆雨霞说:“截至2017年底,全省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500多万,占总人口的14.5%。为方便更多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到贴心的养老服务,要进一步完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网络,尽快形成‘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尤其是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的中度、重度失能和年满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年满60周岁以上的失独老人等五类老人,更要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进行保障。在此基础上,可以推出更多个性化为老服务项目,实现精准扶老、慰老、帮老。同时,合理发展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通过智能手段和智能平台来对企业服务进行监管,通过加强服务质量规范、制定行业服务标准等举措,真正让老人得实惠。”

郝义彬代表表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很多老年病、慢性病在医院治疗结束后,还需要长期理疗,建议政府尽快将长期医疗保险纳入医保体系,以满足老年人疾病康复后的长期理疗需求。

就业

开展农村劳动力择业观培训

我省是劳动力大省,面对2019年全省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稳就业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稳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吴孟华代表说:我省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面临缺乏职业指导发展不‘顺’、初入城市和职场择业观念待矫正、受经济影响在职不‘稳’等问题。建议政府出台符合我省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点的就业择业观指导意见,在全社会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宣导正确就业择业观,家庭、社会、企业和教育部门形成合力,利用企业培训资源、志愿者活动、在职培训、心理辅导等形式,充分照顾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特点和习惯,寓教于乐、灵活多样,推动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入脑入心,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生根发芽。同时,“希望政府搭建人力资源信息平台,整合重点企业间人力需求信息,积极推进企业间人力资源峰谷合作,让信息多跑路,让失业劳动力少跑腿。”

公共服务

身份证里的“大民生”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制度、守住底线,精心做好各项民生工作。尤其公共服务,事关百姓切身利益,更加需要政府担当作为。

省人大代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7研究所工程师赵明福从身份证丢失这一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事情来谈完善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居民身份证是每位中国公民的重要身份证明,身份证丢失之后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各种不便,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经济损失。比如,目前居民身份证挂失后,旧的二代身份证依旧能用来办理乘车、乘机、住宿等其他事务,给身份证丢失人员带来极大的隐患。”他建议,从技术手段,杜绝已挂失身份证还可使用问题,新身份证生成,旧身份证自动作废。身份证件使用部门应当担负起证件查验工作,与公安部门信息互通,封堵已挂失身份证使用途径。省里应尽快加入银行身份证查验试点,杜绝已挂失身份证进行账户操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健康

将中医纳入全省整体发展规划

河南正在持续推动六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这为河南及周边省市百姓看病是个利好消息。作为中医药大省,有代表将关注点放在中医药发展之上。

省人大代表、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院长宋兆普是一位从医40多年的老医生。在宋兆普的房间内,除了会议材料外,还有几个大包非常显眼,那是上省两会前,他提前十来天准备的中药材,其中一部分提前熬制成治疗感冒发烧的中药汤包,另外一部分直接带来,开会间隙,有需要的代表来看病,宋兆普都是免费治疗并赠送中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感觉内容非常扎实,听了非常振奋人心。”宋兆普说,作为一个基层中医,他十分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9年要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的内容,他建议将中医的发展纳入全省整体的发展规划之中,应该中西并重,中医、西医相互配合,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把中医“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手法,加大推广,做好传承,培养更多懂中医、会用中药、会中医治疗手法的人才,普惠更多的百姓。

“2017年实施的《中医药法》对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做了原则规定。”宋兆普说,具体如何落实,需要结合我省实际出台一部地方法规,细化中医药统筹规划和管理要求,以利于推动中医药发展,适应健康中原建设要求,这一任务在目前的形势下,显得非常必要而紧迫。因此,他建议我省尽快出台《河南省实施〈中医药法〉办法》,这是完善和解决中医药管理问题、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关键。

民营经济

构建助推 民营经济发展长效机制

“民营经济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现在,中央和省市都非常重视和支持民营企业,建议从制度上和体制上进一步强化这种支持,形成重视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省人大代表,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张志华建议。

“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南省民营经济更是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据省工信厅2018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河南省非公经济单位数逾278万个,同比增长3.99%;从业人数2198万人,同比增长3.86%;增加值2.14万亿元,营业收入7.05万亿元。这表明,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河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张志华说,但是从近年来的情况看,民营经济仍存在税费负担大、融资难融资贵、市场竞争有待更公平、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如此庞大的经济体,基于未来非公经济和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非常有必要在体制上有所创新,实现政府服务与非公企业无缝对接。”张志华建议,要从党委政府层面及时传递和落实中央对非公企业的扶持政策;结合非公经济实际,提炼出共性问题,便于在政策层面快速制定和落实;提高民营企业政策获得感,增强民营企业家克服困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继续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引入和扶持,营造全社会共同尊重民营企业家、理解民营企业家、支持民营企业家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弘扬民营企业家精神,点燃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激情,努力实现新时代河南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提质发展。这些措施,建议从制度上、体制上进行相对的调整和强化,形成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进而助推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中原更加出彩做出积极贡献。

郑报融媒记者 李娜 张昕 袁帅 肖雅文 张竞昳 赵文静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