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亚洲杯八强归位
2019年河南文化蓝图绘就
《神探蒲松龄》发布贺岁主题曲成龙蔡徐坤合唱《一起笑出来》
送欢乐 下基层 走进港区教场王村
喀麦隆新外援无限接近建业
人生憾有别离,幸好美文常伴
台湾知名作家 林清玄逝世
河南女排结束三连败
全国青少年足球赛明日登封开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人生憾有别离,幸好美文常伴
——追记林清玄

本报记者 秦华 文 李焱 图

林清玄先生生前最后一部作品,是刚刚出版不久的《人生幸好有别离》,书中收录了先生关于“生离死别”这一人生终极话题的思考。却不曾想,一语成谶,这个冬日,这场别离来得如此突然,这个“和时间赛跑”的人、这位两次回“老家河南”的散文大家,永远离开了我们。斯人虽已逝,却把温暖、坚韧的种子种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田,而他那弥漫着哲思的隽永之美的文字,将继续成为读者们安顿精神的美好居所。

回“老家河南”

了却多年夙愿

林清玄曾两次来到魂牵梦萦的河南。第一次来河南是在2017年9月中下旬,他参观了河南博物院、少林寺等地,并携“素心四书”系列丛书在中原图书大厦和郑州读者分享写作经历和感悟。首来河南的林清玄相当兴奋:“这次河南之行收获满满。河南的文化底蕴太深厚了,参观中我心里一直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林清玄说,他从小对河南有种特别的感情,因为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告诉他,“我们的老家在河南,我们的祖先是从河南迁到闽南,最后到台湾定居的。另外,我最好的几个朋友都是河南人。这些都使我对河南有种特殊的亲近感。”

这次河南之行令林清玄颇为感慨,“我曾在大陆300多个城市巡回演讲,遗憾的是,一直没来过河南,这次来河南,把我心里面的最后一块拼图拼上去了,可以说是完成了我多年的夙愿。”

2018年4月,林清玄再次来到河南,参加新乡市全民阅读活动,并做了《阅读心世界》专题讲座,与现场逾4000名中学生对话,为他们解疑释惑。

以爱为犁以美为耙

耕耘文字田地

林清玄曾引用《上邪》向文学告白:“‘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文学创作就是我的‘君’,除非世界绝灭,我和创作,不会离别。”其间深情令人动容。

作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林清玄的作品已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从17岁开始发表作品,林清玄已经出版了300多本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林清玄曾说:“文学创作是我生命的宝藏,使我敢于与众不同,常抱感动的心!回观写作的四十年,我很庆幸自己是一个作家,以爱为犁、以美为耙、以智慧为种子、以思想为养料,耕耘了一片又一片的田地。”

林清玄出生在贫寒农民家庭,在他之前,家族是十代农夫,甚至多不识字,但家族宗祠上一直挂着牌匾“耕读传家”,正是这个“读”字启发了他,在8岁时便立下了当作家的人生志向。“我小学每天写500字,初中写1000字,高中2000字,大学3000字,这么多年来,我的写作一直没有停止,无论是恋爱或失恋,痛苦或快乐,我每天都不停写作。”

林清玄认为,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们总是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更高境界的知识和更懂得美的爱,而他的文字一直都是在追寻美和爱、知识和感情,“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都在追寻这些美好的东西,所以我的作品会引起这些读者的共鸣,写作使我们能一起同行、一起追寻。”

即使身处尘网

也不要失去想飞的心

书中,林清玄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给读者带来真诚的建议和温暖向上的力量,字字发自肺腑句句蕴含真诚,带给读者无尽的心灵抚慰,不少读者是在他的指引下走出低谷期的。就在22日,他还在最后一条微博中鼓励大家“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

这真的是林清玄的肺腑之言,而他也一直在践行着、努力飞翔着。这个出身贫寒家庭的孩子,经历过太多生活的磨难,年少离家,生活艰苦,感情上也受过很多挫折。尽管“生活的磨难是刀刀见骨”,但他从不去写生活血淋淋的一面,而是在作品中传递更多的温暖与美好。

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乔叶说,林清玄先生曾言:“‘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坐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情境的,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如今,先生之身启动了人生最后的不归之旅,但他把弥漫着哲思隽永之美的文字留下了,成为读者们安顿精神的美好居所。

林清玄那些触动人心的文字,永远定格在了一方书纸上,成为鼓舞人心的温暖力量,也将继续滋养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