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欢乐中国年·多彩假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省高速公路出口 车流量近1400万辆
全市交通系统运送 旅客超过千万人次
春节期间我省主要 食品价格运行平稳
陇海大院好邻居 欢欢喜喜过大年
园博园新春灯会 持续至正月二十
嵩山景区接待 游客30万人次
人均境外在线支付 三四线城市增速快
绿博园民俗活动 精彩纷呈年味浓
中牟旅游景区 迎客逾36万人
旅程处处闻乡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旅程处处闻乡音

本报记者 覃岩峰

今年春节,记者和家人一起到成都、重庆过年,感受最深的除了这里大红灯笼满街挂的节日氛围,还有大街小巷不断传来的乡音,让异地他乡也有了在家过年的感觉。

“昨儿开了大半天的车,瞌睡哩慌。”大年三十,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外排起了长队,天南海北的游人中有不少是自驾到这儿的河南人。

“家里边冷得慌,这几年春节都是在南边过。”和我们一起前后排队的是平顶山的一家三口,说起在外过节的感受,他们异口同声说道。

“前年是海南,去年是云南,今年是四川,现在条件都好了,在家木意思,还是出来转转得劲。”

在成都街头,豫字牌照的汽车随处可见,在成都东站同样有不少坐着高铁来成都过“火锅年”的河南人。

“这几天,我在火车站可拉了不少从你们郑州,还有洛阳过来的客人,说起来,我们还是老乡。”从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出来打车到武侯祠,一上车,司机师傅听着我们的对话,便搭话套近乎。

司机师傅姓王,是四川绵阳人,但媳妇却是地地道道的河南灵宝人。“前几年,没有开通高铁,婆娘难得回娘家一次,前年高铁一通,她有时周末拎着包就回了,真是太方便。”一路上,王师傅像自家人一样不停介绍着成都当地的景点和小吃,临下车,还留下电话,加了微信,表示遇到困难可以随时打电话给他。

从成都到重庆,同样是处处乡音。在宾馆办理入住手续,看到身份证上“郑州”字样,前台小姑娘便直接操起家乡话给我们办手续。

小姑娘姓孙,郑州人,2008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后,便随男朋友来到重庆,工作几年成家生子后,便开始自己创业,在洪崖洞附近开了家民宿酒店。

“木事儿”“真中”……不管是在人潮如涌的解放碑还是在古朴雅致的磁器口,乡音丝丝入耳,处处皆留乡愁,让陌生城市变得异常熟悉和热闹。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