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天津蓟州塘坊遗址发现 夏商等时期遗存50余处
京剧国粹展魅力 实力圈粉大学生
从文青到奶爸 38封信诉衷肠
本报邀您看《千与千寻》
民间文艺“金鼎奖”初评举行
2019精品剧目演出季好戏连台 本周末郑州爱乐乐团展风采
《幸福路上》郑州开机
网剧《热搜女王》下月初开播
再现珍贵古建历史风貌
大鹏为演亡命之徒接受“三重暴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文青到奶爸 38封信诉衷肠

本报记者 苏瑜 实习生 安歆 文/图

前《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作家苗炜近日携新书《给大壮的信》做客郑州松社书店,以“ 从文青到奶爸”为主题,与绿城读者畅谈育儿、生活与文学。活动前,记者采访了他。

苗炜,人称“苗师傅”,一支笔杆闯荡于中国文坛,随性、真实、不拘小节,颇有一种笑傲江湖的气质,已出版作品《星期天早上的远足》《寡人有疾》《面包会有的》《让我去那花花世界》等。

记述育儿的忧与乐

《给大壮的信》收录了苗炜在儿子大壮出世后,陆陆续续写的38封信。这些长长短短的信,内容围绕着四个主题词:智识、美、道德感、家。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48岁才初为人父的苗炜喜悦而小心翼翼,他试着打开积攒多年的百宝箱,想通过自己的成长故事和人世经验,向儿子描绘想象中最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封面上,老父亲苗炜满心忧虑、满心期许地盯着儿子大壮,大壮懵里懵懂、爱答不理——这是苗炜的邻居、封面设计师朱砂理解中的苗炜与大壮的父子关系,也是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缩影。

“当父母是成年人身份最大的转变。这个转变带给人双重视角,你开始关心他眼中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也忍不住想给他解释你眼中的世界。”苗炜说,回望这些信,“起初全是生命的喜悦,后来流露出了一些伤感,一些悲观。”

“育儿是我们继续成长的过程。我们这代人都是在传统家庭长大,讲究父母的尊严,讲究孝顺,然后我们当了父母,又觉得应该做那种西方式的开明的父母。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体验,一方面做传统式的儿子闺女,一方面做新式的父母。”苗炜说。

育儿焦虑,谁都无法逃脱

苗炜坦言,在育儿产业化、教育产业化的当下,身为父母是无法摆脱焦虑的。但要尽可能地调整自己的心境,“父母让自己的见识更广阔一些”,有助于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

“又有钱又有知识”,苗炜如是形容这一代的“主流”家长。他说看到这些父母在育儿上的认真、努力,是不可能不受一点影响的。他曾惊讶于身边一位“海归”妈妈,为了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培养成“双母语”,津津有味地研究着美国史蒂芬·平克的心理学著作,“厚厚五大本,总共2000多页,这得有多大的决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本,我只希望儿子早一点听到内心的召唤,找到自己喜欢干的事。”在不确定的、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里,苗炜也不那么笃定要教给儿子什么基本准则,他没有答案。但他会想,会焦虑,会在深夜守在儿子婴儿床旁边,儿子早上醒来后他和这个美丽的小男孩对视几个回合,大人小人笑出各种各样声音。

“我觉得有一些道理是我坚信的,就是希望儿子能过一种智识的、审美的、有道德感的生活,同时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是我能想象到的最好的生活。”苗炜说。

媒体人仍大有可为

作为知名媒体人,“三联”无疑是苗炜身上最显著的“标签”。2015年,苗炜辞去《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和《新知》杂志主编职务,从三联书店正式离职。这个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文学中年”,这个曾洒脱不羁的行者,在深思熟虑后,开始直面“惨白”的现实。

苗炜表示,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势必要终结一些生活方式,他的离开,并不是认为杂志要灭亡,而是在他心中,那种“悠闲的、属于文化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彻底结束了。

“虽然纸媒式微,但传播却是很发达的,媒体人大有可为。”苗炜满怀希望地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愿意用做内容的方式做宣传,视频虽然有它的特点,但只要抓住“表达”的核心,以前的积累都是能派上用场的。

正如书中所言:在这些信里,我一直避免使用“希望”这个词,因为不加控制的话,这个词就会被我用上一百次甚至更多。我的确是满怀希望的,每一个心底的希望,伴着更多无声的祈祷,生机勃勃又小心翼翼。

于儿子大壮,于所投身的视频节目制作,苗师傅都是如此。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