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城市发展规划 与历史文化保护同向同行
郑州—吉隆坡跨境电商 专线货运包机实现首航
专家学者为郑州城市建设出谋划策
我市6S食品管理 体系成全省“范本”
专题学习促提升 做好“北静”大文章
首届“黄河音乐节” 赛事过半精彩纷呈
开展应急演练 提升救护水平
16位画家将运河文化“搬上”画纸
宜家落户惠济 明日开业迎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聚焦第十四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让城市发展规划 与历史文化保护同向同行
大会现场,业内大咖畅谈城市发展规划 本报记者 宋晔 摄

本报讯(记者 徐刚领 赵柳影 曹婷)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是科技文化知识与艺术的结合体,是城乡传统风貌的真实载体。在城市快速前行的历程中,如何将城市发展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相结合?在第十四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上,该问题成为与会专家讨论的热点。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卢济威认为,在城市发展规划的更新中,应与历史保护和城市活力协同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历史文化不仅要保护得好,更要通过先进规划设计理念的打造,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

作为郑州二砂文化创意园的主创者,卢济威以此为例,讲述了他对郑州城市发展规划的建议。

作为新中国“一五”期间兴建的重点工业项目之一,郑州西郊建起的中国内地最大砂轮厂——郑州二砂,曾承载着郑州工业的发展记忆。在改造之初,卢济威就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不能作为封闭的园区来设计;二是必须跟城市发展相结合。

“二砂的整体设计加注了区域公共中心的功能,也就是说,改造后的二砂不仅将保留郑州的工业记忆,还会成为附近区域的公共中心,这样才能促进城市活力,与城市协同发展。”卢济威说,要利用城市的资源为二砂服务,同时也要利用二砂的资源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只有双方同向同行,才能和谐统一。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田银生认为,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规划不是对立矛盾的,而是可以和谐共处的。

“城市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形态组合,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建筑,从而形成不同形态的区域,代表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科技发展水平等。”田银生说,在城市规划和建设当中,可以通过有机更新的发展理念,有意识地将区域形态进行分类,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新建、升级和改造。譬如具有非常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区域,要好好保护;对于一些十分破旧并且有公共危险的区域,则要重新改造。

田银生希望在城市发展与规划当中,郑州能够用有机更新的方式,找到一条既发展又保护的平衡状态。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