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烟水记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书法) 刘宝章
食豆腐
晚熟的瓜才甜
黄河落日(摄影) 刘予平
《耶稣的学生时代》
犹记当年刻钢版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食豆腐

♣ 张富国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豆腐生生不息,那种馨香,穿越深邃,居然传递了2000多个春秋。“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无论何时何地,她依然穿梭于餐桌,让我们回到遥远的过去,有种与祖先同食同饮的雅兴!

雪霞羹,《山家清供》里的一道名菜,其实是芙蓉和豆腐炖制而成:采粉红娇嫩的芙蓉,去蕊去蒂,热水点油,汤烫后,与软白清馨的豆腐同煮。林洪亲手绘出的雪霁之霞,活色生香。一位躬耕厨艺的师傅讲,要保持那分娇艳,芙蓉汆水时一定放点儿油、盐,这是绝活。美色融入汤羹,红白相间,相映成趣,诗情画意跃然餐桌。怪不得清代诗人杨燮赋诗吟叹,“仿绍不真真绍有,芙蓉豆腐是名汤”。这豆腐,配鱼肉,得其鲜美;搭果蔬,诱其清爽。搭配何种食材,不夺他长,不忘己本,珠联璧合。

豆腐最接地气,煎炸煮焖,凉拌霉卤,好拨弄,一会儿就能搞定。“箸上凝脂滑,铛中软玉香”,苏轼的眼中,软玉般的豆腐,挂糊煎熟,和香菇、笋片等同炒,添上半勺汤,小火煨焖,再用大火烧干汤汁,出锅装盘即成,有家常菜的风范。这东坡豆腐,酷似猪肘,色艳质嫩,鲜香味醇。清代诗人姚兴泉说桐城豆腐,做法似乎更简单,“打盏酱油姜汁拌,秤斤虾米火锅熬,人各两三瓢”,如此常来常往,却也熟视无睹,快要忘记了。

豆腐细作,会更加入味。八宝豆腐是康乾时代的宫廷名菜,用几十种食材调配,用来赏赐重臣。把豆腐嫩片切碎,豆腐脑也行,加香蕈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鸡屑、火腿屑,入浓鸡汁中炒滚烩透,用勺舀。这哪里是吃豆腐,分明是秀色可餐的艺术品。袁枚的好友毛俟园才情过人,见袁枚对豆腐大师的三揖之拜,很有感慨。他占诗打趣,“珍味群推郇令庖,黎祁尤似易牙调。谁知解组陶元亮,为此曾经一折腰”,这袁子折腰,竟与郇公下厨、易牙调味、元亮解甲传为治味美谈,不枉此生品评过豆腐!

中国人讲求饮和食德,豆腐保平安,自然受众人捧。小时候生了燥热病,吃几块豆腐,脾胃自然凉。有味茉莉豆腐药膳,采茉莉花嫩叶,洗净,与豆腐熬食,是去火、除热、安和的绝品。“气作龙涎香,色过牛乳腻”,元末明初的谢应芳吃豆腐后,赐予“素醍醐”的雅号:有肉料之功的变通之妙,有最宜养老的慈悲之心,更有如露入心、醍醐灌顶的彻悟之喜。如此崇正辟邪,导人从善,功德无量。怪不得清初诗人尤侗盛赞,“淡如君子交,蔼如仁者言”。自己喜欢吃的,也希望别人来尝一尝,好一个蔼然仁者!

后来,不知怎么搞的,“吃豆腐”好像得了瘟疫,人人都要避而远之。原来,吃豆腐有了歧义,专指男女情事。喜欢揩油,暗送秋波,抛点媚眼,撩些暧昧,成了调戏的代名词。一旦超出恋人与夫妻,就会被呵斥“咸猪手”;如果诉至公堂,冠以“性骚扰”的名头,会让人嗤之以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