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7版:民生福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因势而起 以民为本谋福祉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因势而起 以民为本谋福祉
绿景绿地造福居民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传统文化吹糖人 郑报全媒体记者 丁友明 摄
一桥连通黄河南北 郑报全媒体记者 宋晔 摄

郑报全媒体记者 左丽慧 武建玲

在全省发挥更大辐射带动作用

在全国同类城市竞争中形成更多比较优势

在国际上赢得更大影响力

大交通之势

大开放之势

大产业之势

大文化之势

大生态之势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郑州要在全省发挥更大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国同类城市竞争中形成更多比较优势,在国际上赢得更大影响力,就必须坚持错位发展、扬长补短,彰显特色,努力打造郑州之“势”。

大文化之势:展示华夏文明 擦亮黄河文化

郑州市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文物资源大市。从10多万年前的荥阳织机洞遗址、3万到5万年前的老奶奶庙遗址、1万年前的李家沟遗址、8000年前的裴李岗遗址、6000多年前的大河村遗址、4000多年前的古城寨城址,到3600年的郑州商城遗址及其之后的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遗存从未中断,涵盖了华夏文明起源到现、当代的各个历史时期,是华夏五千年文明连绵不断最全面、最连贯、最典型的代表,这是郑州无可比拟的特点和文化资源优势。

近年来,郑州立足自身文化特点和核心价值,以重点项目为引领,实施生态保遗,建设四大文化片区,壮大博物馆体系,拓展宣传渠道,多措并举,不断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强化文化支撑。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郑州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黄河文明中居于中心地位。

在沿黄郑州段,分布有河洛汇流处、伏羲台、巩县石窟、双槐树遗址、青台遗址、虎牢关、桃花峪中国地理第二与第三阶梯分界线、汉霸二王城、成皋城、敖仓城、西山遗址、荥阳故城、纪公庙、古荥汉代冶铁遗址、惠济桥、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大河村遗址、花园口遗址、荥泽、圃田泽等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

2018年10月,郑州市成立“郑州黄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协作体”,联合发布了中华文明溯源之旅、文化名人修学之旅、历史遗迹探寻之旅、大河风光体验之旅、生态养生休闲之旅5条沿黄旅游带精品线路,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有可游览的景观,实现了黄河文化和旅游交相辉映、共促共融。同时,郑州还以多种推介会、主题活动、研学游等形式推广黄河传承优秀文化,促进黄河沿线文化旅游产品量的丰富、质的提升。

将历史文化演绎好,将天然大气、力量澎湃的黄河风光展现好,打造“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的主地标——在这些举措的指引下,郑州将全面提升城市气质、城市气派。

当前,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围绕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建设的任务要求,郑州以“天地之中·文明之源”为郑州文化建设的总体定位,以黄河生态文化带建设为引领,统揽黄河文化、嵩山文化、黄帝文化、商都文化、功夫文化等重大文化板块,坚持整体布局、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创新推进的理念,促进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传承,加快推进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历史文化充分展现、有序传承的郑州,一个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开放的郑州,将耀然屹立于中部大地,成为一座享誉国内、闻名世界的中部崛起之城。

大生态之势:推动绿色发展 增进民生福祉

郑州有着“绿城”的美誉。多年来,郑州多年一直坚持不懈植绿、护绿,“绿城”的荣誉实至名归。

去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的部署要求,郑州市以“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为目标,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工程建设。

以交通网络沿线生态环境提质提升为重点,郑州积极推进国土绿化提速、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森林公园体系建设等工作,完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着力打造郑州大都市生态区。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4.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8%。

站在新起点上,郑州决定将“绿城”打造成为“绿都”。

根据《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规划(2019—2025)》,郑州将着力打造环城近郊森林隔离圈,在主城区外围大力推进植树增绿工程,营建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城市森林景观。到2025年,郑州森林覆盖率达到37.96%,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以上。

蓝图已经绘就。瞄准目标不懈努力,“绿都”郑州可期。

作为北方的城市,郑州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城区大多数河道已无天然径流,需要调水补充生态水源,水质也需要改善,水生态环境亟须改善提升。

近年来,郑州市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统揽,以生态水系提升工程实施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市生态水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2006年,郑州启动了生态水系规划建设,先后实施了一大批生态水源和河道治理工程。2013年以来,郑州市按照“全域水系、循环水系”理念,高标准编制了《郑州都市区生态水系全面提升工程规划》,并启动实施。经过不懈努力,2017年,郑州市通过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

今年1月份,郑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坚持四水同治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明确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统揽,以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为主线,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提升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和水灾害防治能力。

目前,郑州市一批水生态建设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重点河湖综合治理方面,郑州市以“安全、生态、景观、文化、幸福”的五河共建理念为指导,正在开展以贾鲁河综合治理为示范引领的河湖水系生态建设。工程建成后,郑州将新增水面面积11.5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到20.95平方公里,形成96公里绿色生态景观带,成为郑州的一道靓丽风景。

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方面,郑州市将通过一系列工程,实施外部水系连通、跨区域水系连通和区域内水系连通,着力构建“外部大连通、内部大循环”的现代化水系网络。

统筹推进全域水系建设方面,郑州将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多点放射、生态良好的全域水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郑州一定会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