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时光雕就的古村落
架上有书真富贵 心中无事即神仙(书法) 王军杰
哇 呜
满架秋风扁豆花
黄花曼游记(国画) 胡伟峰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出版
重阳糕诗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重阳糕诗

♣ 张富国

食糕是重阳节的习俗,题糕自然是文人的雅事。大宋的一个重阳节,翰林学士宋祁细品重阳糕,轻呷菊花茶,好像想到了什么,他拈笔疾书:

飚馆轻霜拂曙袍,粮糍花饮斗分曹。

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一世豪。

这刘郎刘禹锡,可是唐朝堂堂大名的诗人,白居易赞许“刘君诗在处,有神物护持”,号称 “诗豪”。 《邵氏闻见后录》记载:刘禹锡重阳节登高食糕,正要作诗,念及《五经》中无“糕”字,只好作罢。

如此的满腹经纶,只唯经书,大家的雅兴竟扫得荡然无存!曾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的尚书宋祁看不过去,他果断出手,“痛斥”这位河南老乡:妄为诗豪!

其实,白居易早有 “移座就菊丛,糕酒前罗列”与刘禹锡唱和。他后半生被挫折困扰,但绝非胆小之流。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无论是遭受何等打击,他仅当作一种人生的历练!题糕的背后,道出文人非常的心思。

用俗字入诗,饱读五经的刘禹锡是不肯为的:唐朝科举中的“明经”,考试的是经书,敏感于字里行间,自然不能浅薄。没有这份敏感,怎么能称为诗豪?!随便用字,影响诗文的纯洁怎么办? “有神物护持”,或许就是这种心思。

我们的一餐一饮,源自祖先的智识。糕是小食,汉朝已有“稻饼”“糍”“饵”“糕”之谓,魏晋南北朝时,“糕”流行开来。先贤先做米粒糕,随后制作粉糕。《食次》说的“白茧糖”,把糯米蒸熟,趁热舂成米糍,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末即可食用。北魏的《齐民要术》说,绢罗筛糯米粉,加水、蜜和成面团,贴上枣、栗子, 箬竹叶裹起蒸熟,颇具中原特色。宋代以后,糕入市井,糕诗也成了文人抒发情怀的尤物。

唐诗提及重阳糕的,少之又少;宋词很开明,人间烟火可以多多涉猎,不必像写诗那样正襟危坐。一直推崇朱熹理学、自成一派的魏了翁,在自己的词中再提重阳糕,“糕诗酒帽茱萸席。算今朝,无谁不饮,有谁真得?”这位被清朝奉为“理学名臣”、雍正年间配享孔庙的魏了翁,重阳美食,糕诗居首,教人怀思!元朝初年,丘葵写下了“浮蚁共伴今日醉,食糕空忆太平时”,不承想宋朝之后,这普通的重阳糕,还成了追忆天水一朝的故国风物。

严谨好,但过度拘谨就成了毛病。清代的杨静亭,“面夹双层多枣栗,当筵题句傲刘郎”,可以批驳;赵翼的“地僻向来无古迹,兹游或可续题糕” ,也可以继承。杜甫说,“清词丽句必为邻”,不雕琢的质朴,细推敲的精巧,用得好,当然相得益彰。文人作糕诗,谦虚谨慎也罢,忘乎所以也罢,接纳美好的,守护先进的,只有格外的眷顾和呵护,才能孕育出丰裕的精神果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