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新阶层人士“智库”揭牌
“温暖二七”慈善驿站启动
慈善公益传递“郑”能量
高新区22户健康家庭获表彰
校企合作培养新型“学徒”
志愿者结对空巢老人
廉政家访传廉音
村里来的“推销员”
活跃在扶贫一线的第一书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活跃在扶贫一线的第一书记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宋跃伟

卖红薯的驻村第一书记

“我们村里的60亩红薯,都是又甜没筋的好品种,给各位第一书记打个招呼,继续帮我们‘卖红薯’啊!”

10月16日,离红薯收获还有半个月时间,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驻登封市石道乡老庄沟村第一书记毛付军,就在微信群里向驻村第一书记推销起了红薯。2015年8月,毛付军到老庄沟村任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2月底任期已到,他却选择了留任。今年一开春,老庄沟村两委流转了115亩耕地,20亩种植了早茬的黏玉米,35亩种植了富硒南瓜,60亩种植了西瓜红薯。毛付军和村干部都没有种植和管理经验,他请来了郑州蔬菜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驻大金店镇梅村的第一书记周建华,每周一次来村里指导种植。最后,毛付军动员了石道乡十多位驻村第一书记,帮忙销售玉米、南瓜。20亩黏玉米卖了5万多元,35亩南瓜卖了6万元,剩余的南瓜,被帮扶单位登封市送表矿区职工2万元全部买下。光是这些农产品,就为村里带来13万多元的集体收入。

来自贫困户的感谢信

“尊敬的李书记,感谢你们帮我家卖农产品,是你们的帮助,使我不再为上大学的学费发愁……”今年暑假,郑州市市场发展局驻登封市石道乡后河村第一书记李刚,收到了贫困户罗伟女儿发来的感谢信。

贫困户罗伟一家三口人,自己是残疾人,妻子患病,女儿刚刚考上大学,是典型的因残因病因学致贫户。今年夏天,他家种植的30亩土豆、洋葱获得了大丰收。老罗行动不便,妻子干不了重活,女儿体单力薄,“卖难”困扰了这个家庭。

2017年,李刚还是郑州市市场发展局驻后河村的一名工作队员时,老罗就曾因为农产品“卖难”寻找过他的帮助。这次,李刚主动找上门来。他把电话打给了后河村精准扶贫帮扶单位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扶贫办公室,全院职工买下了老罗的6500斤洋葱、5600斤土豆,还顺带买下了2500斤甜瓜,合计金额1.4万多元。

剩余的土豆、洋葱,李刚让驻村第一书记帮忙联系了几家农贸市场的商户。商户们听说是帮贫困户销售农产品,二话不说,全部买下,共计金额10万多元。老罗刚刚考上大学的女儿,一年的生活费有了着落,给李刚书记写下了感谢信。

扶贫扶志“农民夜校”

每周四,是登封市固定的“扶贫日”。每周的这天晚上,石道乡陈村村活动室内灯火通明、桌凳摆放整齐有序,该村“农民夜校”如期开课。驻村第一书记张竹人、村两委干部端端正正坐在第一排。一周一课堂,陈村的“农民夜校”每周不落,如今已开讲了30多期。

郑州市总工会驻陈村第一书记张竹人,也是一位“老驻村”,自打2017年5月起,他就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半年后担任起驻村第一书记的重担。他利用驻村帮扶单位的优势,在村里开起了“我们一起奔小康”扶贫扶志“农民夜校”。

授课的老师们除了从郑州市请来的专家学者,还有郑州市农委、仲裁委、中小企业局,骨科医院、第三、第六人民医院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都成了课堂上的“特聘教授”。扶贫精神、惠民政策、脱贫技能,种植、养殖技术,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知识,都是这些“特聘教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

“农民夜校”教授知识、传授技能、发布信息,不仅让群众充实了口袋,而且也充实了脑袋,同时增强了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