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7版:长河滚滚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门峡 浪涛声声起雷霆
高质量发展擦亮“黄河明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三门峡 浪涛声声起雷霆
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
黄河公园
新型清洁能源保护黄河生态

三门峡日报记者 柴锦玉 文 杜杰 图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 黄河穿越晋陕峡谷,至三门峡陡然转弯一路滔滔东去。

三门峡市地处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是河南省的“西大门”,随着1957年“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建设而崛起。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厚重,三门峡这座魅力独特、充满生机活力的美丽城市,素有黄河明珠、文化圣地、天鹅之城的美誉。

“水利”一词,在这里溯源

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积淀出中华民族母亲河最丰赡的底色。大河奔流,孕育了三门峡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历史遗存述说着这座城市的悠久和灿烂。相传大禹治水时,凿龙门,开砥柱,在黄河中游形成了“人门”“ 鬼门”“ 神门”三道峡谷,三门峡即由此得名。大禹开三门引水东流而去,又挥斧削山柱,以定波镇澜,这山柱就是“砥柱”石。因其中流而屹立,砥柱精神历来被人们所称颂,“中流砥柱”更被喻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

2500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在三门峡函谷关著书《道德经》,“水利”一词最早就出于此书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黄河波涛回响函谷古道,先贤哲人的灼灼之言,光耀古今,穿越时空,体现着中华民族与水相依相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利”大智慧。

三门峡是仰韶文化的命名地,老子《道德经》的著写地,禅宗祖庭所在地。三门峡地处洛阳、西安二京之间,其在黄河漕运史上的地位显著,黄河三门峡段治理因此也是黄河漕运治理的关键。

因居“三晋屏藩”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处三门峡的黄河茅津渡口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它还是晋南、豫西物资交流的黄金要道。历史上叱咤明清两代500年的晋商,其进出中原多由茅津摆渡南下。直至近代,茅津古渡仍是晋南货物转运的枢纽。隋朝在陕州修利人渠,唐朝更名为“广济渠”, 市区至今还有师家渠、田家渠等7个沿袭以渠命名的村落。

新中国水利事业,从这里出发

三门峡因水而兴。

初夏的阳光下,巍峨的黄河三门峡大坝坝体上,“黄河安澜、国泰民安”8个红色的大字鲜艳夺目。

上世纪50年代,全国各地的水利精英,在苏联水利专家的援助下,齐奔三门峡,修建了三门峡黄河大坝——一座新中国水利史上最值得纪念的宏伟工程。

该工程是当年由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唯一的一个水利工程。工程于1957年4月13日开工,1961年建成,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

万里黄河第一坝,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浇筑了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基石,成为三门峡市最重要的标志。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成为一代人治理黄河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人们让“中华之忧患”变为安澜之河。三门峡水利工程铸就的钢筋铁骨,为肩负起黄河安澜、国泰民安的历史重任筑牢了基石。“我若不把洪水治平,我怎奈天下的苍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报告中的“黄河宣言”,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变成了生动现实。

60年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在防洪、防凌、灌溉、供水、发电、生态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综合效益,为确保黄河下游岁岁安澜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门峡黄河大坝不仅为世界各国治理多泥沙河流和浑水发电做了有益尝试,也为三峡及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由于在治黄史上的特殊历史地位,1969年,清华大学水利系还曾在三门峡基地开门办学,因此这里也成为中国培养水利人才的“摇篮”,是水利人的圣地。

这座大坝是新中国治黄事业的见证,是新中国水利事业的起点,是新中国水利专家成长的摇篮。新中国水利事业从三门峡出发,一路前行。

新时代乐章,在这里奏响

三门峡因水而美。

滔滔黄河给予了三门峡特别的钟爱,一年四季可以领略到不同的风情。有诗人贺敬之笔下“责令李白改诗篇,黄河之水手中来”的气势磅礴,也有诗人郭小川笔下“风却是这么清,水却是这么蓝,难道滇池与我下河南”的安静秀美。每年的10月至次年6月,三门峡大坝落闸蓄水,三门峡形成“清水黄河”的景观,让人宛如置身江南水城。30多公里的黄河河道,形成一个巨大的怀抱,把城区揽入她温柔的臂弯里。天鹅湖国家湿地公园、陕州公园、黄河公园三面环绕,“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树半城田”,公园就是城市,城市就是公园。

三门峡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修复,构筑沿黄生态屏障,烟波浩渺的黄河湿地,浸润着当地的万种生灵。白天鹅是三门峡黄河湿地的主要保护物种,每年来此越冬的白天鹅数量由1988年20多只增加到如今的1万多只,占全国的2/3,这里也因此成为全国最大的白天鹅栖息地和观赏区。每年三门峡白天鹅观赏季游客数量都高达1000多万人,三门峡因此也有天鹅之城的美誉。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殷殷嘱托,让三门峡水利事业随着掀开新的时代篇章。

加强生态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绘就2025年、2035年、2050年近、中、远期三门峡水利发展蓝图。

2020年4月25日,黄河流域(三门峡段)支流治理暨弘农涧河生态调水工程集中开工,这是三门峡按照总书记治黄新理念,谋划实施的一个系统工程,用两年时间实现境内黄河18条支流的治理全覆盖,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三门峡与泱泱黄河相互成就、相互滋养。注重保护与治理相统一,修复与利用相统一,生态绿化与功能完善相统一,规划引领与项目支撑相统一,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仅为沿黄城乡发展提供水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安全的重要支撑,也辐射了广阔的绿水青山。

站在三门峡,溯流而上,可以检索鲧堵禹疏及历代筑堤修坝堵疏并举的治黄历史,也可以顺流而下畅想人类水利事业的未来。而当下,黄河川流不息,幸福的浪花奔涌,三门峡正谱写着波澜壮阔的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