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3  
PDF 版
山野的歌
故宫过客
《诗说中国》
淡淡云山听泉声
清风出袖 明月入怀
连 载
大清神断
毅敏书画
慢画
生命很短,日子很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大清神断

中原网  日期: 2007-01-21  来源: 郑州日报  
  陈文伟站起身来,来到西边书房内,只见这里已经被人到处翻动过了,一些暗柜也被打开,里边的东西早已被洗劫一空。再到东边的卧房,也是凌乱不堪,银纱被落在地上,有明显踩踏的痕迹。竹枕与纱帐搅在一起。墙上挂着一柄三尺短剑的刻了金丝的精钢剑鞘,但短剑却不见了。

  陈文伟走出屋子,问宁宫安道:“你可看见了凶器?”

  “没有,是不是凶手带走了?”

  “死者伤口处有挫裂痕,衣服被刺破之处也不甚平整,说明凶器并不是非常锋利。如果是凶手随身所带的凶器,决不会不磨好刀刃就带来作案的,所以凶器一定来自于现场。看死者伤口宽有一寸三分,与短剑尺寸相合,估计凶器就是这把短剑。但既然不是凶手自己的东西,为什么要带走呢?这又是一怪啊。”

  陈文伟回头看看同样疑惑不解的宁宫安道:“你说说昨夜的情形。”

  二十六

  “我们家有几座庄园,十来家店铺,四千多亩田地,日子过得倒也不错。在莱州府内,也算是第一富户了。平时,我们家中只有老太爷、我家大房一家人和寡居的二弟媳在府中居住。三弟宁宫卫因为没有成婚,所以没有分家另过,但他生性喜好游荡,常作些贩运生意,并不常在家中。还有一个妹妹卫宁氏,嫁到了济南府,也不在家。

  昨日是我们家老太爷的七十五岁寿辰,全家难得一聚。三弟宁宫卫和小妹卫宁氏一家三口都赶了回来。全家在前院正房摆了宴席,请了亲戚宾朋。老太爷身子不好,只喝了一杯寿酒,便早早歇息了。大约二更的时候,客人纷纷告辞,只剩了我们家人。大家余兴未尽,便摆开麻雀。到了二更两点一刻(晚十点十五分)的时候,三弟宁宫卫说自己路途劳累,不能熬夜,回到自己的院中歇息。

  我们一直推麻雀到三更三点(凌晨零点半),外甥卫成英发现自己身上的蓝田玉坠子丢了,疑是在大泽山下丢的。那里有个尼姑庵子,却与别处的庵子不同,是留客的。我们都知道他在那个庵子里有个叫明月的相好。想着他是要去明月那里过夜,寻坠子不过是借口。我劝他明日再去也不迟,他说玉坠子是外祖父去年送的护身符,嘱咐他一定要贴身带着,不能丢了。平时也不在意,但这次为着祝寿,特意带上。明日起来要向老太爷问安,问起坠子来,若说是丢了,要惹老太爷不高兴。因为老太爷最亲这个外孙子,简直比亲他的小孙子还要亲,所以我们也不好拦他。好在大泽山离此地不过二十多里,又有大路,夜里走半个多时辰也就到了。就叫了家人高德套了马车,送他去。

  卫成英走后,大伙儿又推了一会儿麻雀。到了四更两点(凌晨两点)才罢手。我在四更六点的时候睡下,那时并没有听到什么响动。后来,雷声将我惊醒一次,到卯时二刻(早晨五点半)的时候,进屋侍候三弟的仆人才发现,三弟被人害了。”宁宫安说罢,又禁不住抹起眼泪来。

  陈文伟听罢,沉思了一会儿道:“你且退出院子。”又对身边的衙役道:“你们将院门封住,没有我的吩咐,任何人不得进来。”

  待宁宫安走后,陈文伟问钱博堂道:“老弟,你怎么看这个案子?”

  钱博堂道:“弟不才,并未看出什么端倪。不过,凶手应当是个五尺上下的一个矮个儿男子。”(清制尺,合现在的四尺八,即一米六)

  陈文伟笑道:“老弟何以知道?”

  钱博堂有些得意,说道:“陈兄请看,廊下有两条新鲜的脚印,是沿着院墙那边过来的。除了贼谁还会沿墙走路呢?而且我方才问了宁宫安,除了丫环、弟妹和他之外,案发后,再无人进过此院。也就是说,这行脚印只能是盗贼的。从这行脚印的大小和步伐,可以看出盗贼的身高;从脚印较深,又推出盗贼一定是个胖子。有意思的是,今日凌晨,一场暴雨将院中所有痕迹都冲得干干净净,唯有这行脚印,因为顺墙而走,却被留了下来。若是有朝一日凭此脚印将贼捉住,那贼恐怕是后悔死了。”

  陈文伟道:“这行脚印我也看到了,但我与老弟看法却截然不同。兄弟以为,这行脚印是有人故意伪造的?”

  钱博堂惊道:“伪造的?愚弟愿闻其详。”

  “你看,这个脚印进屋前和出屋后走的是两条不同的路线。如果真是盗贼的话,一定是原路返回,而不会走生路。还有,这个脚印走的是四平八稳的方步子。而深夜里探路应当是直线小步,且因身体前倾,脚尖处的脚印要深一些。所以,这两行脚印一定是伪造的。”

  “难道是宁府中的人伪造的?那又是为了什么?”钱博堂问完,又自答道:“可能是为了包庇凶手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