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3  
PDF 版
幸 福
连 载
行到水穷处
书法
《人生以快乐为目的,爱情以互惠为原则》
管城驿
阴差阳错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连 载

中原网  日期: 2007-01-22  来源: 郑州日报  
  “钱老弟说得不错,凶手很可能就是宁家人!并且由于此人的人缘特别好,所以得到宁家其他人的庇护。”

  “那会是谁呢?”

  陈文伟微微一笑道:“死去的宁宫卫方才已经告诉了我。”

  钱博堂道:“这句话又怎讲?尸体也会讲话?陈兄,你就不要故弄玄虚了。”

  “老弟稍等,待我将宁府人招齐,我当场给你指出凶手,并讲出答案。”

  二十七

  过了大半个时辰,陈文伟和钱博堂走进前院正堂。宁府人除了宁家老太爷外,早已在正堂等着。见了陈文伟都站起来要跪,陈文伟道:“都坐着说话吧,不用施礼了。宁宫安,你给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

  “是。”宁宫安答应一声,指着一个女子道:“这是我三妹,卫宁氏。”

  陈文伟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见这个女子大约四十岁上下,黑脸阔嘴,浓眉大眼,五大三粗,腰圆膀阔,不似巾帼女子,倒如须眉丈夫。陈文伟不禁暗道:“我闯荡江湖多年,这样的女子还是头一回见。看她目光炯炯,倒像是个有功夫在身的。”

  再听宁宫安又指着一个男子道:“这是我妹丈,卫文德。”

  陈文伟和钱博堂看了这个男子,都禁不住心中一乐,原来宁宫安的这个妹丈却长得十分英俊,面白如玉光润照人与卫宁氏站在一起,犹如枯竹伴玉树,点墨入朱砂,让人看着十分的不般配,却不知这两个人是如何成了一对儿夫妻的。卫氏的儿子卫成英已经从大泽山回来,站在父母身后。这个年轻人一点儿都不像他的母亲,和他的父亲长的十分相像。只见他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驼绒三色缎子拉的小面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是水红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头上齐额编着一圈小辫,一齐归至顶心,结一根粗辫,拖在脑后;面如满月犹白,眼似秋水还清。

  陈文伟和钱博堂看罢,都在心中暗赞一声,好一个俊美的小生。再顺着宁宫安的指点看去,一个三十多岁长脸白面的女子,是二房里寡居的弟媳,叫做宁孟氏,怀里抱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是她的儿子。一个五十岁的妇人,两个稍年轻的女子,是宁宫安的一妻两妾。还有一个十岁的男孩,一个十四五岁女孩。是宁宫安的二儿子和二女儿。宁宫安的大儿子在广州做生意,大女儿则嫁到陕西,所以不在家中。宁家的老太爷一向很疼爱小儿子宁宫卫,所以宁宫卫遇害的事情并没有告诉他,也没有来到正厅。

  陈文伟听宁宫安介绍完毕,点点头道:“本知事方才在各处又转了转,发现死者宁宫卫的院子距离院墙甚远,周围还有其他人的宅子围着。盗贼进院之后,却直奔宁宫卫的院,可知此贼一定来过宁府。宁宫卫书房中有一些暗柜,设计十分精巧,一般人是找不到的。我又看了失单,丢失的东西也十分贵重。可见此人已经对宁宫卫十分了解,必是熟人作案。”

  钱博堂也接话道:“陈知事以为,就是你们当中的一个人作的案!因为我与陈知事在院中发现两行沿墙的脚印,但这两行脚印,步伐平稳,并且来路与去路并不相同,可见是伪造的!而伪造脚印的原因,一定是为了包庇罪犯!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凶手在杀死你们的三弟之后,却受人同情,受到保护呢?我虽然不知道,但此贼一定是你们的亲人无疑!”

  宁宫安不服气道:“若说是熟悉之人作案,小人也无话可说。但从脚印就看出是我府中人作案,却有些过于牵强了吧。贼人走路,谁又能管的着?仅凭来路去路不同,就能推出凶手在我们之间;那贼若是走个圆圈路,又要推出是谁作案呢?”

  钱博堂看了他一眼,说道:“我知道你一定不服气。我方才也在宁宫卫的屋内看了。不仅书房被盗,而且卧室中也十分凌乱,有挣扎反抗的痕迹。如果真是盗贼的话,直接进书房偷盗就行了,为什么会跑到卧房里去和主人打斗?”

  钱博堂说完此话,将头一抬。他以为此话一出,必是语惊四座,直刺要害,将在场的几个人震慑住,再由陈文伟问出凶手,便大功告成。但宁府中的这些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竟然一个个既不惊异,也不说话,仍是安安静静的听着。这让钱博堂十分失望,按《大清刑律》,包庇亲人一般是无罪的,即使是有人犯了重罪,亲人包庇也可从轻处罚,并且逼录口供不准用刑。他不由将手中扇子一收,回头看着陈文伟。

  陈文伟站起身来,在这些人面前来回走了几步,眼睛里闪着锐利的光芒,他沉沉道:“凶手我已经知道,如果有人揭发,或他自己站出来,我可以答应他罪减一等!”

  

  紫禁城的中心,那片巨大的空场,静静的一地灰烬,等待着20年后,王者归来,殿堂复活!

  第二章 第十个小兽叫行什

  一

  紫禁城众多宫殿的琉璃瓦顶和屋脊上都饰有形态各异的大小吻兽,它们的位置、大小、多少和排列顺序,都有严格的规制。最大的一对龙吻盘踞在太和殿屋顶,每尊高3.4米,重4吨,分别由13块琉璃构件组成。巨龙四爪腾空,龙口怒开,衔住宫殿正脊,令人惊异的是,这条龙没有角,长了一条鹞鹰的尾巴,一把宝剑,深深插入龙背。

  这条造型怪异的巨龙从何而来?

  《唐会要》载:“汉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降雨,遂作其像于屋上,以厌火祥。”

  那么,越地巫师所说的鱼虬如何又演变为龙了呢?后世传说龙生九子,其中一子名螭,螭没长龙角,喜欢登高远眺,所以,螭的头与鱼虬的尾,就永远留在了皇宫的最高处。取其“避火”的寓意。

  至于那把锁住苍龙的宝剑,其实就是一根避雷针。

  龙吻衔住宫殿正脊,而正脊之外,每层重檐各有四层垂脊,锁住垂脊的是一系列神兽形象。立于最前端的是一个骑凤仙人,建造紫禁城的工匠戏称之为“走投无路”。

  骑凤仙人身后,是一干神兽。其数量依宫殿的等级,规模各不相同。一般以1、3、5、7、9五个奇数为准。分别为:一龙——象征天子;二凤——百鸟之王;三狮——镇山护法;四天马,五海马——通天入海之祥兽;六狻猊——能食虎豹;七押鱼——能兴云作雨;八獬豸——以独角触邪恶的法兽;九斗牛——虬螭化身,镇水之兽。

  “九”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个极致之数,在紫禁城重要的宫殿如中和殿、保和殿等,垂脊上小兽最多的就是九个。然而,有一处却是例外。

  太和殿——至高无上的金銮殿。

  第九头神兽斗牛后面出了一个怪异的形象。

  它面孔似猴,背部却长了一对翅膀,且手持金刚宝杵,押在众神兽之后,究竟是何方神仙?查遍古籍,只知道它名叫“行什”,不过这好像是因为它排行第十的原因,不大像本名。除此,再也找不到一丝线索,惟一可以确定的是:全世界的屋顶,只有太和殿上,有这只“行什”。

  它是谁?它何时飞腾到太和殿的飞檐上并永远地守望在那里?

  它太像传说中的雷公了,《封神榜》上周文王最丑陋又最神通的小儿子,那个掌管雷电、性格暴烈的雷震子!

  难道……它是在那道摧毁了奉天殿也摧毁了永乐皇帝的雷电之后,在某次重建中,被诚惶诚恐的帝王请到这里的?

  二

  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没有重建紫禁城。这是一对奇怪的父子,几乎完全不同。朱高炽肥胖、好静、内敛、仁慈、崇尚节俭。太子的地位曾一度岌岌可危,公元1425年登极后几乎推翻了父亲所有政令:停止宝船下西洋,减轻赋税,从缠绕不清的安南撤军,并且,计划将首都迁回南京。

  然而,朱高炽没能真正回归那个虎踞龙盘的城市。他死了,在登极九个月后。

  朱高炽之死并没有什么特别征兆,半个月前还亲至昌平长陵祭奠父母,他的死因引起后人的各种想象。《病逸漫记》中说:“仁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疑宫人欲毒张后,误中上。余尝遇雷太监,质之,云皆不然,盖阴症也。″

  朱高炽之死,还有一人难脱其咎。他就是曾经在紫禁城大火后,指责永乐皇帝,因言获罪的李时勉。

  洪熙元年五月六日,朱高炽收到李时勉的奏疏,打开后,脸色突变。奏疏里,李时勉指出朱高炽在父皇丧期不能克服色欲,派遣宦官采选民女,令百姓恐慌,有伤风化。其言辞激烈,近于谩骂。

  但李时勉真的发错了飙。朱高炽在明朝皇帝中本是恪守儒家道德的楷模,采选宫女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没想到当着满朝文武,李时勉一点面子都不给,关于皇帝的色欲和先皇丧期N种关系的演讲,慷慨激昂,欲罢不能。

  朱高炽向来以仁慈礼让著称,实在被李时勉气昏了头,平生第一次下令杖责大臣。李时勉肋骨折了三根,被下到锦衣卫狱。

  当天夜里,朱高炽就病倒了。

  六天后,皇帝死了,弥留之际,对侍奉在床前的大臣们说:“李时勉当廷羞辱我!”

  5

  19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