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3  4  
PDF 版
“程家大院”“泰茂庄园”揭开神秘面纱
中牟30万吨蔬菜呼之即出
造林千亩服务音乐大典
四万元工资 一分都不少
图片新闻
登封确保农民过好大年
大棚养鸭 富裕全家
新密国税收入创出新高
梦里不知身是客 敬老院里温暖多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大棚养鸭 富裕全家
■本报记者 王思俊 通讯员 张宏伟
中原网  日期: 2007-01-23  来源: 郑州日报  
  “嘎嘎嘎”,悦耳的鸭叫声,打破了冬日的沉寂。寻声看去,只见一间间整齐的鸭舍,数千只鸭子或立或蹲,有的追逐嬉戏,有的闭目养神。

  在中牟县张庄镇张庄村头,村党支部书记靳二保介绍说,张庄村有17个村民组,5000多口人,人均耕地不足1亩,大多是沙岗薄地,种植效益偏低。今年38岁的靳二保2004年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组织村班子成员和群众代表到山东、江苏等地实地考察,最后把肉鸭养殖作为村民致富的突破口。

  村民当上鸭司令

  养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党员干部带头搞试验,在肉鸭出栏的28天时间里,他们白天守候在鸭棚,晚上查阅资料,积累了大棚养鸭经验,提高了成活率,缩短了出栏周期。靳二保一茬成鸭出栏,净赚了4000多元,村民看到了养鸭致富的新希望。

  在发展壮大鸭业项目上,村党支部协调用地、贷款,提供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和技术指导,养鸭户由当初的5户发展到150户。仅此一项,村民人均纯收入净增600多元。村民张兰军,一家6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村党支部主动上门,免费送去500只鸭苗让他喂养,还进行技术跟踪服务。如今,张兰军养鸭规模发展到2000只,摆脱了贫困,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村里先后协调40万元资金,对家境困难的养殖户进行重点帮扶。

  养鸭带富全村人

  2005年,村干部再次前往山东、浙江考察肉鸭深加工项目,筹集资金200万元引进了河南省先进的生产流水线。投资200万元挂牌成立了河南银丰鸭业有限公司,形成了年出栏360万~480万只的肉鸭生产、加工规模,并与河南生物工程大学等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伙伴关系。目前,河南银丰鸭业有限公司集种鸭养殖、孵化、宰杀冷储和产品销售于一体,截至去年年底,已出栏肉鸭380万只,加工380万只,实现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

  肉鸭养殖业发展的迅速,拨动了张庄村农民的心弦,他们都在算着这样一道“算术题”:2.5元一只种鸭苗,经过28天养殖出栏,每只成本约10元,每只卖出净赚1.5元,两个月出栏三茬,每茬以3000只计算可以收益4500元。河南银丰鸭业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周可松说,张庄村村民们养鸭成活率一般都在98%以上,抗病能力强,品种优良、肉味鲜美,销往市场,十分走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