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3  
PDF 版
冬天的享受
图片说明
保护民歌的原生态
大清神断
面条情结
图片说明
荥阳大会
故宫过客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面条情结
长安君
中原网  日期: 2007-01-29  来源: 郑州日报  
  在我国北方,人们多爱吃面食。在北方的面食当中,有人爱吃饺子,有人喜欢馒头,而我呢,却对面条情有独钟。

  小时候,家里很穷。在餐桌上“唱主角”的是玉米糊涂、窝头和红薯,而米饭、白面馒头则极少“露面”。在六、七十年代,住队干部到家里吃饭,是很光荣的事情。也只有在那个时候,母亲才做了“鸡蛋捞面”来招待贵客,而我呢,常常只有看的“份儿”。姐姐的婆母很疼爱我,每次去她家,都是做这样的面条,“高规格”招待我。那样的味道,那种慈爱的氛围,至今仍令我难以忘怀。

  上世纪80年代初,在省医学院读书时,食堂的伙食比较单一。常常是一天三顿“炒豆芽”,或一日三餐“白菜煮豆腐”,以致过了许多年后,我看见豆芽、豆腐还“反胃”。只有炸酱面还对我的口味,可是,“厨艺高超”的大师傅们对这种大众食品似乎又缺乏“热情”。因此,那时的我,很有点“骨瘦如柴”,也就不奇怪了。

  1987年10月,我与妻来到美丽的古都南京。晶莹剔透的雨花石,色彩斑斓的栖霞红叶,还有秦淮河上的桨声灯影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记忆。但是,我们不喜欢江南的大米饭,只想吃家乡的面条。因此,当我们在一条背街小巷,找到一家挂着“茭白肉丝面”招牌的小店时,就如同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感到分外亲切。

  面条,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特色美食。在中国,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山珍海味吃得,窝头稀饭吃得,但有谁能离开面条呢?目前,面条已经推广到全国,面条的种类也很多,常见的有肉丝面、炝锅面、炸酱面、鸡蛋面、卤面、合烙面等。另外,甘肃的兰州拉面、陕西的羊肉烩面,近几年也比较著名,大有“一统华夏”之势。

  炎炎夏日,我喜欢亲自下厨,为全家人做“凉面”。面条煮熟后,先在凉水中浸一浸,就会变得晶莹透明,洁白如玉。然后,再浇上西红柿、肉末做的卤。最后,再加上一缕黄瓜丝,或者是一点云苋菜。那色泽,赤、橙、黄、绿、青、蓝、紫,斑斓绚丽。那口感,清爽柔韧,软玉温香,回味悠长。看见家人狼吞虎咽的样子,我特有一种成就感。

  近年来,到过许多地方,也吃过许多种类的面条。但我总觉得,要吃地道的面条,还是到我们河南,特别是在黄河以北。因为,我们河南是小麦的主要产区,特别是在豫北地区,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在全国堪称一流。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麦子,家乡的面粉,再由家乡的人做出来,味道呢,就是不一般。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