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3  4  
PDF 版
中牟农业一年增效近10亿
郑州农民人均收入创新高
真情暖民 博爱万家新郑800户贫困家庭喜收“新春大礼”
图片新闻
十里铺人的“智能”生活
细为土地做体检 农民增收不再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十里铺人的“智能”生活
■本报记者 王思俊 通讯员 张宏伟 朱星伟 文/图
中原网  日期: 2007-02-01  来源: 郑州日报  
  隆冬季节,十里铺村的草莓大棚里春意融融,大棚的主人张文对怀着喜悦的心情采摘着成熟的草莓。
  “买张智能卡,用水刷一下,方便又节约,农民福气多。”暖冬时节,风和日丽。走进中牟县官渡镇十里铺村的碧绿麦田,村民把一张名片大小的卡片往机井房上的读卡孔前轻轻一放,水泵立刻通电抽水,汩汩清水便流进干涸的农田。老百姓打心眼里高兴,兴奋之余吟了这段顺口溜。

  这个名叫“农田灌溉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项目,是中牟县水利局与省内一家科技公司联合研制成功的。十里铺村率先安装了60套农田灌溉智能控制系统,刷卡浇地不仅省事、省时、省力,而且省电、省水。“去年7月份,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还到俺村观摩了呢!”十里铺村会计张西岭说起此事兴奋不已。

  然而,五年前的十里铺村,还是一个封闭陈旧的村落。饮用水管网锈蚀滴漏,排水沟淤积滋生蚊蝇和异味,村民卫生意识较差,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1996年,村民就开始搞大棚生产,然而不懂技术,面对虫害束手无策,不少农产品烂在地里,分文不值。

  “我家去年也种了两棚西红柿,每个棚收入18000元,可今冬暖和,虽说西红柿丰收了,可价格落了。”在村民张义合的大棚里,他一边采摘西红柿,一边和我们聊天。像他这样的蔬菜大棚,这个村至少有140多座,每个大棚两天采摘一次,每次采摘150公斤西红柿,价格大多在0.8元0.5公斤。“不管咋说,今年至少也能收入15000元,比种庄稼还是强多了。”

  十里铺村是一个拥有343户1300口人的行政村,北邻310国道,南依贾鲁河畔,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可传统的种植观念,使人们一直摆脱不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窒境。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他们大力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重点实施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为主的大蒜种植和温室大棚生产,大蒜种植面积达到1300亩,每亩年均纯收入4000余元,年总收入突破520万元。以黄瓜、西红柿、芹菜和草莓等反季节蔬菜为主的温室大棚达180座,每年的纯收入都在180万元以上,养猪、养鹅等畜牧业增收达到100万元。截止到去年底,全村年累计纯收入高达844万元,人均6482元。十里铺村先后被评为“全省先进五好党支部”、“全省五个好村党支部”和郑州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