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两会专题
3  4  
PDF 版
经济社会大发展 热点一一看过来
市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财政“天平”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
推进城市文化建设 提升城市品位
提高郑州对外开放度 侨界委员义不容辞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经济社会大发展 热点一一看过来
——解读《关于郑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中原网  日期: 2007-02-04  来源: 郑州日报  
  昨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广灿以书面形式,作了《关于郑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搜索报告中的关键词,“八项重点工程”、“节能降耗”、“经济转型”、“现代服务”等成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

  关键词:八项重点工程

  报告摘要:着力推进八项重点工程,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热点:1.完善项目管理机制,继续健全八项工程联席会议制度,落实重点工程项目领导分包联系责任制。

  2.加快推进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对新提出的煤化工、汽车、生物质化工、生态水系、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等20个重大项目进行领导分包,专人专职专责,力争早日取得突破性进展。

  3.推进郑开大道配套工程建设,重点抓好道路安全、配套服务等设施建设。

  关键词:节能降耗

  报告摘要:着力加大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热点:1.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强制性门槛,重点抓好高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加快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2.强化土地节约和综合利用,注重依靠挖潜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的压力,加快土地“三项整治”,加快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减少企业非生产性用地。

  3.加强环境的综合整治和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三类标准,重点治理化工(化肥)、医药、电力等重污染行业。

  关键词:经济转型

  报告摘要:着力调整工业结构,加快推进经济转型。

  热点:1.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力推进六大优势产业发展及传统产业改造。

  2.进一步支持16户省定百户重点企业、20户省定高成长型企业和50户市重点企业的发展,力争全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3户。

  3.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3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建设,继续抓好一批特色工业园区示范试点。

  4.加快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十五小”企业加快关停5万千瓦及以下凝汽式燃煤小机组以及达不到规模和安全标准的小煤矿。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报告摘要: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热点:1.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会展业,围绕建成全国现代物流中心的目标加快圃田物流园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做好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等物流结点建设;重点支持一批代表行业发展水平的展览会。

  2.重点支持精品旅游景区、线路和“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城市近郊游。

  3.加强21家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的辅导培训推动更多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加快郑东新区金融集聚区建设力争全年有10家以上金融机构入驻。

  4.加快建设廉租住房和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活跃房地产二级市场。

  5.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工作执行职工最低工资制度。

  6.培育汽车、通信、文化、旅游、体育、非义务教育等新的消费热点。

  关键词:农民增收

  报告摘要: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热点:1.严格耕地保护政策,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3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0万吨左右。

  2.新建5万个农村户用沼气池;解决20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3.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力争全年培训农民12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确保1万人脱贫和解决温饱。

  4.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农字号重点企业(集团)。

  关键词:就业分配

  报告摘要:着力建设和谐郑州,营造以人为本的良好环境。

  热点:1.适当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将建筑、煤矿等高风险行业农民工纳入工伤医疗保险。

  2.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完成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支持一批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

  3.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中部崛起

  报告摘要:着力发挥核心城市带动作用,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

  热点:1.加紧包装和申报机械装备、纺织服装、建材、化工等一批重大项目,构建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信息港“四位一体”的物流体系。

  2.挖掘和包装一批老工业基地项目,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

  3.引进一批战略投资项目,加大产业链缺失项目的引进力度。

  本报记者 王一博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