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3  
PDF 版
也说《论语》
这位教授会说话
故宫过客17
《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
大清神断31
知县就任先做三件事
大红喜字的由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邑旧事
知县就任先做三件事
王瑞明 沙宝来
中原网  日期: 2007-02-05  来源: 郑州日报  
  据郑州古稀老人谈:相传历史上郑州知县走马上任后,先要做三件事。即:读县志,阅城,拜客。

  知县接任的当天,首先看历年的县志,以了解本县天文地理、历史沿革、民俗风情、风物特产、商贾贸易、农工概况等。

  第二天“阅城”。阅城时,县官威风十足,以两个差役为先导,沿途呵止人避路,高声叫道:“避呵!避呵!”,两个人打着开道的大锣(又叫头锣),这就是所谓“鸣锣开道”。大锣吊在一条长棍的前端,后端则是一大块四方油漆木牌,上面写着“钦命”两个大字。这两个打锣人的左肩各承着棍和锣,右手执棒槌,知县出行每次同时打锣七下,最后的第六、七下是要连打的,意思是:“军民人等齐闪开”。鸣锣之后,有四个人各擎一面长方形金黄边脚牌,中间刻着红底金色大字。一面牌刻着“回避”一面牌刻着“肃静”!其余两面边牌各刻有“郑县正堂”四个大字。之后是十多个全副武装的县勇。接着是四人抬的红漆黑顶蓝呢衙轿,内坐县太爷。县太爷身穿蟒袍大褂,头戴花翎大帽,脚穿皂靴,端端正正,十分严肃。轿后,跟随着一个身穿长衫,彬彬有礼的“跟班”。最后,还有十几个县勇跟随,队容威风凛凛,行人不敢近前。

  阅城所经路线是:从县衙出来,(现管城区)径直先登上南城门楼,沿着城墙上的内巡马路,到东城门楼,离开东门楼,到东大街,经过孔圣庙(又叫文庙)门口,此地照壁上刻着“文武官员到此下马”字样,知县下轿,步行到香案前上香鞠躬、祭拜孔子。之后再上轿,途经北大街(现叫紫荆山路)直到北门,登北门城楼,沿城墙内巡马路向西行至西门,下西门城楼,由西关大街回到县衙。阅城后一至两天,知县开始拜见城内秀才以上的绅士在一起座谈,并互送拜柬(名片)。此后这种就任形式虽有沿袭,随着社会的发展,方式方法大不相同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